返回老同志网说改革故事

北外滩的历史变迁

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  张学林

北外滩地处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坐北朝南,面水朝阳,西南处外白渡桥与外滩相连,南面隔江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望,与外滩、陆家嘴共同构成“黄金三角”。改革开放40年,北外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登高望远 扬帆起航

北外滩作为上海现代航运的发祥地,历经了17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航运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了由“老码头”到“航运虹口”再到“航运总部基地”的快速跃升。

从上世纪90年代,积极打造“东大名路航运一条街”,然后是打造以航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可是上海首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中唯一以航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值得我们骄傲!到2012年,北外滩集聚了3300家航运企业和25家功能性机构,被交通部授予“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称号,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航运服务领域的“总部基地”。到2035年,虹口区将坚持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深化“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建设,提升航运服务的辐射力和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将北外滩打造成为“上海航运服务”的核心品牌。

都说外滩漂亮,我们北外滩拥有市中心最美的滨江岸线,景色也很美!我喜欢摄影,很喜欢拍摄北外滩的新景色。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W酒店、宝丽嘉酒店等,这里更体现时尚和宁静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绿岛之中璀璨的“一滴水”让人心驰神往。受杨浦大桥高度的影响,北外滩码头邮轮靠泊功能有所减弱,人们曾一度对北外滩码头定位产生质疑,但是经过积极探索,拓展产业路径,无论是停靠访问港邮轮、接待游客人次还是高端奢华邮轮挂靠航次都有显著增加。我相信 “一线两圈四中心”功能布局一定会顺利地全面推进。在我们航运“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航运服务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很多航运企业和机构都享受到了定制化的政策扶持和周到的企业服务,吸引了大量航运企业的入驻。据了解,目前北外滩已集聚35家航运功能性机构和4452家航运企业。

金融集聚 破浪前行

近年来,虹口逐渐迈入持续健康发展快车道,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业已经成长为区域的支柱产业。2018年3月25日下午,第八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基金 —— 财富与文化”。从2011年首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在虹口举办,至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在虹口落户的金融企业总数已经从“十一五”末的不足百家发展到14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业态类型从仅上海证券有限公司这个唯一一家持牌机构,发展到现在涵盖了除信托以外的所有金融类型。一大批功能性机构入驻,企业与机构并驾齐驱,金融辐射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北外滩金融集聚带和陆家嘴、老外滩已形成了上海金融集聚的“黄金三角”。虹口打造北外滩财富管理高地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就是打造北外滩金融港,新常态下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功能。

特色文化 引领未来

虹口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是上海文化资源大区。北外滩区域文化主要包含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有摩西会堂、下海庙、上海大厦、浦江饭店、邮电大厦等一批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区之一。为了不断加强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充分发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优势,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区委区政府将“建设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区”确定为“十三五”的区域发展目标之一,打造北外滩文化发展轴,实施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整体保护开发,推进打造集文博、休闲、商旅等功能为一体的“海上方舟”特色文化区域,打响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文化品牌。去年,海派文化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电影特展、大师讲坛每月不绝。同时,还有一块“海上方舟”特色文化主题区域。提篮桥,二战时期接纳了2万余名犹太人,被誉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这里也成为了受到保护的上海市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命名是对提篮桥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实施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整体保护开发,既要对提篮桥地区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留,又要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害,使得城市发展真正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起来。为此,2004年下半年,提篮桥街道启动了“百弄优化”工程。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街道、房地局、虹房集团、北外滩物业、环卫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旧房改造的范围尽可能地扩大:陈旧电路、毁坏路面、公共卫生、上下水道、剥落墙体、损坏屋顶、破旧门窗全部得到修缮、改造或更换;铁锈斑斑的自来水管全部更新重铺;就连青灰色的墙面上也配上了盆挂花草。

对北外滩这片土地,我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情怀,过去我为它苍老陈旧的面貌而苦恼,如今,我为它纳入北外滩建设圈,将迎来更大更快的发展而欢欣鼓舞。

发布日期:2019-06-03 23:08:48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