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统战部依托社会力量为离休干部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5-06-25

随着上海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养老服务的新需求不断出现。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老干部服务保障水平,成为摆在老干部工作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为此,2014年市委统战部对离休干部的情况和需求开展调研,并在开拓社会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为离休干部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离休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

统战系统现有离休干部60人,分属17家单位,平均年龄87.7岁, 其中85岁以上45人,占总数75%,最高年龄107岁。他们整体健康状况欠佳,看病就医、住院陪护、生活照料的需求逐年增长;且老同志对单位感情深、依赖度高,对社会服务普遍持抵触态度。老同志居住分散,除1人在外省,其余分住在全市10个区的31个居委会。由于年高路远、往来不便,老同志参加单位活动存在困难;由于居住分散,单位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也力不从心。

(二)离休干部反映的主要困难

1.养老服务。随着年事日高,离休干部在养老服务方面遇到不少新问题,提出一些新需求,如:住多层无电梯的老同志上下楼困难,节假日期间请家政服务人员困难等。

2.就医看病。一是住院难。解放战争时期、处级离休干部生病入院困难,往往求助单位。二是看病难。同样,这批老同志到三甲医院看病没有任何照顾,他们强烈要求享受干保待遇。三是应急救护难。离休干部纯老家庭多,许多老同志不习惯用手机,居家或外出万一发生意外,自救及救护等应急措施无法到位,令人担忧。

3.用车叫车。一是机关公车改革后,单位留用车辆大幅减少,尽管各单位优先照顾离休干部,但老同志到医院看病、到单位活动,用车时段较为集中,车辆经常供不应求。二是社会上打车软件兴起,对老龄人群用车影响很大,外出很难叫到出租车。

(三)为老服务的资源现状

1.机关服务资源逐步萎缩。机关后勤社会化程度逐年提高,食堂 外包、公车改革、委托管理等举措不断实施推广,机关服务资源日渐枯竭,自身服务功能急剧萎缩。

2.社会服务资源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兴起,社会养老资源迅速拓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项目和内容也日渐丰富。政府部门对老龄工作十分重视,社区老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社区、社团、社会的养老服务功能逐年增强。

二、依托社会力量为离休干部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依托社区力量,将服务工作延伸到离休干部的家门口社区以其就近快速、资源丰富、贴近生活、项目多样等特点,具有极大的服务优势。我们积极主动按时缴纳社区离休干部养老专项经费,加强与街道、居委的联系,了解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加强与老同志的信息沟通,介绍并宣传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应急维修服务等信息,使老同志了解政府和社区为老服务的实事项目,鼓励老同志多与社区联系。比如,有的离休干部参加社区助餐项目,对该项目非常满意。

(二)依托社会服务单位力量,将服务送到离休干部手上针对离休干部居住分散、应急救护存在隐患的情况,我们运用社会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为离休干部提供便捷服务。例如,统战部机关、部分系统单位为离休干部安装了“安康通”应急呼叫系统,离休干部随手一按,就可以得到紧急救助、法律咨询、医疗咨询、保健讲座、代叫出租车等多个项目的免费服务;还可以得到家政服务等项目的有偿服务,很受离休干部的欢迎。

(三)依托医疗机构力量,为离休干部医疗保健提供服务我们注重与医院的沟通,对需要长期住院离休干部,积极与医院协调,经常去医院看望,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定期组织老同志体检,保证老同志健康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宣传健康保健知识,每年举办医疗知识讲座1~2次,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离休干部的健康水平。

(四)依托服务企业力量,弥补单位服务不足之处为解决老同志用车难的问题,我们依托社会企业,办理了出租车公司的贵宾卡,在离退休支部活动时为需要用车的离休干部提前预约出租车,弥补了本单位车辆的不足。在离休干部生活用车方面,向老同志宣传安康通叫车系统使用方法,使老同志能依靠电子信息平台预约到出租车。为解决居住多层的老同志上下楼困难的问题,我们积极寻找社会爬楼机服务机构,并向离休干部提供服务指南与联系方法,为他们上下楼提供方便。

三、依托社会力量为离休干部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观念有待转变

从单位角度看,许多老干部工作者对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营利企业、服务型企业等为老服务组织不了解,没有主动走向社会寻找资源。从老干部方面看,许多离休干部依赖单位和组织,对社会服务心存疑虑,消费观念也较滞后,有钱舍不得花,对社会机构提供有偿服务不习惯。

(二)信息渠道不畅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为老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社会为老服务组织的发展同样迅速。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许多离休干部不清楚如何得到社会提供的为老服务,单位的老干部工作者也没有时间了解社会为老服务信息,造成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信息脱节。

(三)资源有待整合

离休干部是特殊群体,在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文化活动、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需求较多,涉及面较广。但目前社会上为老服务的领域比较狭窄,不能满足在层次和服务上要求较高的离休干部的需求。

四、依托社会力量为离休干部服务的思考

(一)更新观念,注重引导,逐步树立社会化服务的新理念首先,领导重视,加强宣传,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认识到,老干部工作需拆除“围墙”、拓展外延,是适应离休干部需求的必然趋势。其次,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理念,为离休干部提供更加周到、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再次,离休干部要通过宣传引导,消除思想顾虑,逐步转变观念,理解社会化服务不是单位甩“包袱”,而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根据老同志“双高龄”的现实情况,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措施。

(二)沟通信息,整合资源,不断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方法市委老干部局多年来倡导和推进“四个就近”的工作机制,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也建立了老人日托中心、开展了“六助”服务等,社会为老服务社团、企事业单位不断推出各类有偿服务。老干部工作部门应注重在政府、社会、社区和老干部之间建立沟通联系渠道,积极主动向外界传递老同志的需求信息,同时向老同志传递外界的各种服务信息,搭建起双向了解交流的平台。

(三)增加投入,建立体系,不断创建社会化服务的新机制依托社会力量为离休干部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经费的投入和体系的完善。应在为离休干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机制,如:可根据需求购买服务,扩大经费使用渠道;老干部局推出的“四个就近”,为老干部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能在现有平台上逐步充实内容,建成“网络化管理,零距离服务”的体系,可使离休干部得到更便捷、完善、及时、周到的服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