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关于在社区党建转型过程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能级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日期:2016-05-30

街道体制改革后,社区党建功能正在转型升级。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转型发展需要与社区党建做到职能衔接、工作互动、人员融合,以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能级。

 

一、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能级的意义

 

(一)主动融入街道体制改革,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争取党建资源,以谋求党建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突破随着“1号课题”落地,全区街道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完成,原来的 “1+3”体系(社区〈街道〉党工委+行政组织党组、综合党委、居民区党委)调整为“1+2”体系(街道党工委+行政组织党组、社区党委)。街道内设机构整合为8个,在4个中心不变的基础上,新增2个中心,即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街道体制改革形成的“1+6”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职能,以期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要积极争取社区党建资源,为离退休党建工作提供后台支持。

 

(二)主动对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拓宽党建空间,以谋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内涵的突破

 

街道体制改革后,社区党建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号课题”对“社 区”的回归重塑,为区域化党建引领注入新的内涵,以期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和居民自治。新建的社区党委是主抓社区党建的主体,社区党建办公室是社区党建的职能部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是社区党建工作前台。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离退休党建工作,把离退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主动摸索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发展规律,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寻求党建发展路径,以谋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方向的突破

 

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央提出,要努力使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老干部工作领域成为巩固的思想阵地。同时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逐年快速增加,老干部工作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分类指导,探索服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同时,离退休后的24小时社区生活圈也是现实情况。因此离退休党建工作要基于离退休干部实际,明确社区党建对离退休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能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理念滞后,存在工作缺位

 

具体表现在:一是党建观念比较狭隘,思维存在定势。认为党建工作隶属性强,“两项建设”体系成熟,工作存在闭循环,创新性、灵活度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党建工作事倍功半。二是党建资源缺乏统筹,工作载体局限。资源整合意识不强,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与新时期老干部工作价值取向结合度不高,与街道体制改革自治共治要求贴合度较差,从而导致工作空间狭小,工作局面打不开。

 

(二)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参与主体被动

 

具体表现在:一是与离休干部存在差距。退休干部党员作为新时期离退休党建工作的主体,党员意识相对淡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弱化。二是实际操作中存在工作悖论。实际工作中,退休党员的年纪越轻,社区融入度越差;退休干部党员身份越高,发挥作用积极性越低。

 

(三)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转型发展缺乏有效指导,存在工作真空

具体表现在:一是对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重视不足,要求不高,管理不严,未能将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真正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考虑。二是对离退休干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缺乏前瞻思考和系统研究,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没有对接,工作目标模糊,机制尚不健全。

 

三、对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能级的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引导,探索形成退休党员骨干“蓄水池”

 

与在职党员相比,离退休干部党员离开工作岗位,不受单位八小时工作限制,虽然组织关系隶属于原单位,但其身份已从“单位人”转变为 “社会人”,他们有政治优势、时空优势,在社区发挥作用有基础、有条件。为此,我们将主动并善于引导更多的退休干部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为形成退休党员骨干“蓄水池”储备人才。

 

1.开展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

 

围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社区学习小组设计学习专题,引导退休干部党员在社区积极发声,做好身边事,服务周围人,将正能量活动扎根在社区,根植于退休干部党员的一言一行,促使退休干部党员养成“回归社区”到“回馈社区”的意识。

 

2.深入推进争当“六大员”活动

 

围绕区域重点工作,结合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要求,主动为“六大员”活动在社区深入推进搭建新平台、拓展新渠道、充实新内容,以吸引更多的退休干部党员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凝聚智慧力量。

 

3.完善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发挥作用的动员措施

 

推动和落实组织关系不在居住地的退休干部党员到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制度。依托居民区党建三级平台,以组织关怀凝聚人心,使社区有特长的退休干部党员愿意“走出小家,走向大家”,做群众自治骨干和群众团队带头人,不断孵化培育以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或群众文化团队。

 

(二)对接社区,探索建设离退休干部服务型党组织

 

通过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社区老龄群体中发挥核心骨干和示范引领作用。

 

1.明确创建目标,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根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的“六有”标准,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实际情况,提出离退休干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支部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要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离退休干部党员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要形成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要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要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要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

 

2.强化载体支撑,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寻求社区党建资源

 

街道体制改革后,从“社区管理”转型为“社区治理”,基础在形成共同参与的格局,需要激发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作用,搭建多元主体对话平台。在此过程中,我们依托全区“十大工程”项目,认真梳理了社区自治共治法治工作载体,积极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寻求社区党建资源。

 

3.推进共建项目,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搭建社区服务平台

 

在引导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发挥作用、统筹社区党建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将以“契约化共建、项目化推进”的工作方式,以期形成“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工作模式。我们将积极推动资源与需求对接落地的共建项目,根据退休党员的特长和意愿,把党员编入社区服务团队。退休党员自觉接受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积极配合居委会工作,带头遵守居民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在居委会、业委会的筹建与换届、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发挥党员作用。将深入推进“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退休党员根据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主动认领社区“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真正发挥退休党员联系、协调、服务、关爱和凝聚群众等功能。

 

(三)打破传统,探索创新离退休党组织设置

 

区域化党建以党建联建为基本方式,在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各类资源所有关系基础上,可以调动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性质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

 

1.促进党建组织模式的创新

 

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和谐发展中发挥作用。在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下,我们根据“有利于参加活动、有利于教育管理”的原则灵活设置离退休党组织,以期从单纯的“单位制”党建模式向“单位制”+ “区域化”党建模式转型。

 

2.促进党员组织生活的创新

 

我们将按照离退休党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以及“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索建立“非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我们将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本着自愿原则,不接转组织关系,不在“非建制性”党组织缴纳党费,不影响、不取代原单位的组织生活,按照地缘相邻、兴趣相投、特长相近的关系,以党员的活动区域、兴趣爱好、工作内容为联结点,在不改变原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到就近的支部参加活动,倡导动员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在街道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社区“双重”组织生活。

 

3.促进党员管理教育的创新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网上党组织活动平台。在退休干部党员相对集中的居民区,探索开展网络组织生活,创新党组织联系服务退休干部党员的方法和途径,创新加强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教育模式和内容,使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性开放式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