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参与社区建设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在社区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发布日期:2016-06-08

一、新成路街道社区老干部工作基本情况

 

新成路街道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一个以居住生活型为主的城市社区。辖区总面积5.14平方公里,总人口6.08万人。街道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委会,居住在辖区内的离退休干部共有1015名,其中,中共党员750名。

离退休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社区建设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多年来,我们结合社区工作实际,依托“楼组党建”,以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着力点,把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在居住地发挥作用,作为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并通过完善机制、创设载体、搭建平台、开展活动等措施,抓好抓实,不断推进,使离退休干部在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楼组党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会建设自主创新奖”,市优秀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同时被中央党校定为“社区党建联系点”。

根据《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印发〈嘉定区街道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街道顺利进行了体制改革,重新设置了党政办、社区党建办、社区管理办、社区服务办、社区平安办、社区自治办、社区发展办、社区文明办等8个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并明确了老干部工作由社区党建办公室具体负责。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形成网络,街道完善了社区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同时,明确12个居(村)委党组织书记为老干部工作第一责任人,并以街道楼组党建的框架为基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楼组党小组为基础,将11个社区、一个村共61个小区、四个村民小组划分为65个网格,将离退休干部划归到网格中,确保了老干部的服务和活动有序开展。

 

二、新成路街道社区老干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发挥先进本色:老干部成为推动社区党建的骨干力量

 

街道党工委自2003年以来大力开展“楼组党建”工作,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联络站、楼组党小组四级工作网络,建立了居住地党员发挥作用机制。“楼组党建”不受年龄、性别、党组织关系等限制,在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把居住在同一楼组或相邻楼组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楼组党小组(或党支部),组长由楼组党员推荐担任。楼组党小组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开展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活动。通过楼组党建全覆盖,截至2014年12月,各社区6255名居住地党员建立了1150个楼组党小组,其中700余位离退休党员干部全部参加了所在楼组党小组,担任了党小组长,并有295名离退休干部担任了党小组长。“楼组党建”把各小区的离退休干部组织了起来,通过交流座谈、结对联系、学习参观、互帮互助等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使他们成为管好楼组事、做好社区事、参与社会事的骨干力量。

 

(二)创新工作载体:老干部成为党员服务群众的示范群体 

 

1.创新“楼组党建”工作载体 依托“楼组党建”,街道整合一个或若干个楼组组建由党小组长和党员骨干组成的联系服务团队,对所在楼组进行全覆盖走访,了解社区民情民事,解决社区难事要事。如:源珉社区处级退休干部、党小组长老滕在走访楼组居民时了解到小区停车难、治安存在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作为小区业委会主任的他多方奔走、协调,为小区增设了60多个汽车泊位,安装电子围栏400多米。

 

2.丰富各类服务团队按照“精细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思路,遵循“社区所需、群众所求、自己所能”的原则,老干部因地制宜地组织、参与各类服务团队,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有了坚实可靠的阵地。在政策理论宣传方面,街道党工委在离退休干部中挑选出18名具有丰富理论经验的党员干部成立了“百姓讲师团”,其中有高校老专家,有党校老领导,他们每月一次到各社区巡回宣讲党的政策精神,并结合时事开展专题宣讲,引导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家园。在日常社区服务方面,组建了便民服务、健康保健、民事调解、理论宣讲等骨干志愿者服务队,除了每月集中开展一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还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印成通讯录告知居民,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在关心下一代方面,辖区内的广大老干部竭尽所能,用心用情,利用假期和其他课余时间,为孩子们安排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在社区文化生活方面,离退休干部根据自身兴趣特长,成立了绘画、书法、摄影、花卉、健身、旅游等文体团队,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参与社区建设:老干部成为凝心聚力的一面旗帜 

 

1.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街道党工委让离退休干部为社区的建设管理进行“把脉”、“掌舵”,吸收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到小区管理委员会中,以他们的威望和经验,来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引导正确舆论。目前,有136名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等组织中任职,居民代表中有70%是离退休干部,他们在居民自治、换届选举、居务公开等社区事务中,为老小区改造、物业管理、机动车停放、小区治安等突出问题的妥善解决,献计献策,尽心尽责,成了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好参谋、好帮手。

 

2.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社区重点项目建设

 

街道聘请了10名离退休干部担任街道“零距离服务群众工程”项目特邀监督员,定期对街道提出的服务群众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街道提出整改方案;聘请了20名责任心强、热心社区工作的离退休干部担任街道政风监督员和文明巡访队员,在公共服务单位、社区等地开展经常性的明察暗访,成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改善市容市貌的“啄木鸟”。不仅如此,离退休干部还主动牵头,按照所在楼组和社区的不同需求,制订个性化举措,牵头成立平安志愿者工作室,组织老同志参与小区平安夜巡工作等。

 

三、新成路街道社区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还不到位

 

一方面,有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对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社区片面地认为老干部只要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即可;部分社区工作者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掘老干部优势资源,也有担心离退休干部在活动出现意外事故发生的心态;另一方面,在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人们自由表达的意愿、权利意识大大增强,思想意识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特征日益明显,这对加强思想引导、凝聚发展共识提出挑战。有的无法摆脱“单位人”的思维,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有的虽然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但认为社区事务“麻烦论”居多,大部分时间选择“隐身”,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一部分机关退休干部,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一旦由“忙”变“闲”以后,存在心理落差,不愿意在社区亮身份;个别离退休干部思想上放松警惕,缺乏自我约束,甚至在社区扩散“负能量”。

 

(二)供需对接还不紧密

 

部分居(村)虽然对居住在辖区内的全体离退休干部进行了摸底统计,但没有进一步掌握其动态信息、个性化属性等,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管理、组织活动;村居党组织与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之间没有形成有序对接和建立经常性沟通机制;社区较多把精力集中在对离退休干部的生活照顾、微观服务上,而对老干部文化养老、发挥作用等方面探索比较少;社区老干部活动载体陈旧,缺乏吸引力,与老同志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的契合度不高。

 

(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资金预算较少

 

街道层面现有工作经费部分来自区委老干部局的专项经费,主要依靠街道财政拨款,主要用于离休干部的走访慰问、订阅学习资料以及开展重大节日活动,居(村)层面用于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经费更为紧张,对于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有些力不从心。人员配置不到位。街道仅有1名兼职老干部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身兼数职,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投入的精力、智力有限;有的居(村)人员更换频繁,对老干部情况不了解、不熟悉,深入不下去。活动阵地缺乏。现有的活动场地多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是社区居民共用的场地,部分社区的活动室过于狭小,许多活动难以开展,难以满足老干部学习活动需求。骨干培育机制不健全。部分社区对辖区内老干部尤其是处级退休干部信息掌握不全,对他们具有的优势了解不多。此外,部分老干部自发参加了各类基层自治工作,但社区没有完全掌握信息,缺乏组织引导和骨干培育,他们的正能量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责任制

 

一是成立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文明、社区发展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社区党建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导作为重要任务、把为当地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重要目标,做好制定计划任务、推进工作开展、督促检查落实等。进一步优化老干部双向服务平台,一方面是实体化运作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加强人员配备、搭建活动平台、设计活动菜单、提高活动预算,为老干部开展学习、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运作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整合老干部资源,发挥老干部特长,引导老干部在各个领域以不同方式的志愿服务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发挥正能量。

 

二是健全老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和联系老干部制度。通过每季召开社区老干部工作者例会,分析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工作对策。通过电话联系、定期巡访、与老干部谈心等方式,不断完善与老干部的联系和沟通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三是把组织引导广大社区离退休干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社区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今后老干部工作新的重要任务、长期任务、需要不断创新推进的工作任务。社区老干部工作要主动对接街道体制改革,以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着力点,引导老干部在凝聚群众、建言献策、结对帮带、听证评议、纠风督导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与载体,探索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政治指导员、党建联络员、居民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楼组党小组长等,引导离退休干部在人民调解、结对帮扶、听证评议、纠风督导等工作中成为骨干并在城市居民区建设和新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工作保障,为老干部正能量发挥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街道坚持每年拨出50万元用于楼组党小组活动和各类项目化服务活动,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经费保障。二是在确保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10万元基础上,认真落实《嘉定区关于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街道安排每个居民区党组织每年不少于15万元的专项经费,街道党工委书记是专项经费管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是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把落实专项经费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确保居民区党组织有能力有资源开展为民服务,形成制度化保障。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按照嘉定试点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工作要求,把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要做到与在职人员党组织建设工作“四个同步”: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教育培训、同步考核督查、同步表彰激励,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离退休干部组织、离退休干部个人中树立典型模范。

 

(三)加强教育管理,重视对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

 

要按照上级要求,调整、优化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设置,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以党员手册、积分制、年检评议为抓手,落实党员组织生活“5+7”模式,严格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按照区级机关党工委《关于建立区级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社区工作站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发挥机关党员(含离退休干部党员)干部特长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志愿服务、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党员联管等方式,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社区集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展现,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添砖加瓦,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内关怀。健全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建立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经常性谈心制度。对于因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的党员,党组织要定期派人走访,传达重要会议和活动情况,听取意见和要求。健全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党内帮扶制度,综合运用好慰问、帮扶、救助等渠道做好党内关怀工作。

 

(四)掌握动态信息,加强老干部人才资源挖掘开发

 

以社区为单位,对社区离退休干部信息进一步进行全面普查,按照年龄结构、身体素质、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技能水平、志趣爱好、家庭状况等登记造册,分类建立健全动态管理的老干部信息库;要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成立“80前俱乐部”等老干部社团,街道老干部工作部门对老干部社团定期联系、分类指导和支持帮扶。各个社区党组织要注重将离退休干部的个人特长、志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社区各条线需求意向相结合,实现供需对接,分类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一是围绕社会热点、城市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二是通过组建“五老”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活动;三是支持具有科技、文教、卫生等专业技术特长的老干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等活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四是开展各项资助、救助、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

 

(五)加强党建引领,确保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工作常态长效

 

要依托社区活动增强离退休干部的组织维系度,根据老同志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自身需要,搭建以老干部活动室、社区老干部大学为主的阵地型平台,以各类老年协会为主(老教协、老科协、老体协等)的紧密型平台,以老干部活动兴趣小组为主(如拳操组、歌咏组、摄影组等)的松散型平台,在社区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团(小组)组织,来挖掘和培养老干部骨干,带领社区老干部参与社区活动、参加基层自治,实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依托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加强老干部团队的培养,创新文化养老载体和形式,培育一批文体活动品牌;各居(村)党组织可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兴趣、职业、地域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在征求离退休干部党员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趣缘、业缘和地缘设置 若干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学习小组),以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街道层面将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列入社区老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