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格局研究

发布日期:2017-06-23

在全面推进教育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正确认识和面对新常态下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构建新常态下具有时代特征、教育特点、高校特色的关工委工作新思路,是推进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传统思想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尚未消除,高等教育改革又使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进入了新的阵地和领域,传统的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一)互联网+教育给高校关工委工作带来新课题

相对于传统教育,互联网+教育凭借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就可以在线上挑选学校和老师。互联网+教育的结果,使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这就给高校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带来了新挑战。高校关工委的老干部、老教师由于年龄原因,大多对互联网+教育并不十分熟悉,如何利用互联网上有益内容教育大学生,是高校关工委面临的新课题。

(二)新媒体对高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新媒体具有超媒体性、超时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在这种新形势下,积极地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关工委工作带来新挑战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宿舍,打破了以前以班级为单位大家生活在一起的空间优势;另一方面,选课制和学分制的实施带来的学生作息时间的变化和同班不同课的情况,造成了班级同学的彼此陌生,导致集体观念的缺失和宿舍小团体思想的兴起。这些都给关工委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二、高校关工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高校关工委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组织,但从整体来说,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总体看来,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财力物力的保障充分,关工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在一些高校,虽然形式上成立了关工委组织,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这一组织有名无实,机构不健全、条件无保障、工作停顿不前,挫伤了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工作队伍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主要由离退休同志参加,缺少年轻教师的参与,造成了部分高校关工委工作在开展工作时还主要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缺少创新性,效果也大打折扣。另外,不同院校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同。拥有文、史、哲、经、外、教、法等文科专业设置的院校,具有较多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教师队伍资源,而专业设置较强的理工类高校,由于人文、社科等专业设置少,造成退休后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教师数量少,参加关工委工作的可选择性也小。

(三)工作内容和形式不够新颖

长时间以来,多数高校关工委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有些工作年复一年,往往都是反复进行。有些活动枯燥乏味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工作新局面难以形成。

(四)政策引导不够

由于缺乏政策引导,高校关工委在吸引优秀退休人才方面竞争力不强,完全依靠无偿奉献,很难组建一批能持续、有序开展关工委工作的老教师队伍。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年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他们有的退休后即被高薪礼聘民办院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造成高校关工委在动员优秀退休人才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缺乏竞争力。从实践看,这是高校关工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关工委可持续发展工作格局重在创新

目前,在新常态下,高校如何构建关工委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已提到关工委工作的议事日程。我们认为,高校关工委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重在创新、认真践行。

(一)以制度创新为保证

建立完善选拔聘任机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把优秀老同志充实到各级关工委组织,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关工委要为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学习和了解社会实际创造条件,组织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考察、骨干培训班,提高各级关工委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实现老少“双收益、双提高、双发展”。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连续五年召开“双先”表彰会,表彰关工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设立关工委集体荣誉奖和个人荣誉奖等,都极大地鼓励了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的积极性。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种奉献,组织上对这种奉献行为除了给予精神鼓励外,还必须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价值的一种认可。

(二)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观念创新是高校关工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先导。上海理工大学各级关工委,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来认识关工委工作,努力树立“三全”工作观。“三全”,即:破除关工委工作往往只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不仅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 “全面发展观”;破除关工委工作“一站式”服务的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要融入学校各个层面,贯彻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的 “全程育人观”;破除关工委工作只关注利用校内资源的观念,树立关工委工作不仅要注重开发校内资源,而且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的 “全方位育人观”。

(三)以工作载体创新为基础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二级关工委着力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与各部门、二级院(系)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结合学生成长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开展新颖多样、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吸引和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校关工委思政工作小组针对“问题学生”,开展了“老少爱心一对一”系列活动,通过参观“一大会址”、“陈云故居”、“钱学森图书馆”,举办座谈会、赠送优秀书籍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关工委创业就业工作小组为鼓励学生创业,联合其他部门举办了多场创业体验宣讲会。关工委党建工作小组组织了多届毕业生党员交流会,通过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聆教诲、寄赠言等活动,学生党员受到了一次次深刻教育。

(四)以工作方法创新为关键

关工委工作要吸收和借鉴心理学、成才学、社会学、教育学、大众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广泛运用于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各个领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个性发展,以知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情感的力量感染学生,以人格的力量激励学生,善于从学生最关心、最热点的问题入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工作标准。努力探索变“教育学生”为“引导学生”,变“强化教育”为“感化教育”,变“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强调关工委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五)以平台创新为抓手

要打破学校、行业、区域的界限,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培养的需求,邀请、组织社区、企业集团和行业中的离退休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能工巧匠参与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改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海理工大学先后邀请了长白街道、大桥街道等离退休干部、老战士为我校大学生开设“党需要青年、青年需要党”、“理想、人生与大学生”等专题讲座;邀请华东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等退休老医生老专家为我校学生进行体检和疾病的诊治。同时,我校的离退休干部和老教师也经常应邀前往各个社区居委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设了各类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六)以创建特色品牌项目为引导

上海理工大学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老少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每年的 “3?5”学雷锋日、 “4?23”读书日作为长效活动日,结合“五月宣传月”、“七月学党史月”、“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等国家重要纪念节日为契机,由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老干部组织报告团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革命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时代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打牢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聘请老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做“怎样写学术论文”的辅导报告,促进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为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聘请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做出公正评价,及时反馈意见,与青年教师教学相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