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准备好一起“轻罗小扇扑流萤”了吗?

发布日期:2020-08-26

《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近日,长宁区老干部活动室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活动——“团扇艺韵”老干部兴趣文化学习活动。通过诗歌了解传统七夕节文化内涵、制作手工作品“乞巧”、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温天通过DIY课程感受夏日清凉。

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非物质文化传人杨宁,指导老同志们进行团扇制作。

在活动招募期间,25个名额在报名之初便被“秒杀”,主办方为满足更多老同志的需求,临时增加了10个参与名额。

团扇,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又称宫扇、纨扇,形态大多为圆形有柄的扇子,有着“团圆、吉祥”的美好寓意。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两句诗中的“轻罗小扇”指的便是团扇。团扇总有一种诗意的情怀,一把团扇轻摇,便可顾盼生姿。

在学习活动中,老同志们不仅了解了团扇的历史渊源,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团扇作品。

大家互相欣赏,笑逐颜开,纷纷感慨,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小小一面扇,背后蕴含着精致唯美的传统文化。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国民间别称最多的传统节日。

牛郎、织女二星,分别代表耕作和桑蚕,汉武帝曾在长安打造一对牛郎织女塑像,七夕逐渐成为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乞巧节日。

最早记载七夕“乞巧”习俗的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南北朝时代,“七夕节”的风俗就已形成:搭建彩楼,女人们在彩楼里摆设瓜果,焚香祭祀牛郎织女双星,向织女“乞巧”。

唐朝诗人崔颢亦有“长安城中月入练,家家此夜持针线”的诗句,描述的就是七夕这天,无论贵妃还是平民女子,无不执行着穿针引线的“乞巧”仪式。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