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谈 | 听市农委原副主任严胜雄结合“四史”讲“三农”!

发布日期:2020-10-01

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市委要求,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激发担当作为的有效途径。

自“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磨砺初心,矢志不渝;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畅谈心声,学史明志。同时,作为“四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老同志们发挥自身独特政治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连续刊登对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市农委原副主任、市委巡视组原组长严胜雄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杨浦区委统战部退休干部李自力等的系列专访。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将“四史”教育引入农科课堂,把思想政治理论扎根学子心田,让信仰之光照亮学子精神世界。这是严胜雄这些年殚精竭力在做的事,她代表的是我市一批老同志退休后华丽转身、再启新征程的壮美情怀。

2015年,原上海市农委副主任严胜雄从上海市委巡视组组长的岗位上正式退休。“退休之后有什么打算?”面对同事、好友的这个问题,她笑着回答,“我要去做老师了。”

这一年,退休干部严胜雄受聘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开设并教授课程《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从“严主任”到“严教授”,这一次转身的幅度不可谓不大;退休后重启事业,这一段征程的起点不可谓不高。“转身”堪称华丽,“重启”又开新局。

立德树人,历史为现实指路

严老师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用实例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精准、观点鲜明、道理深刻。翻开严老师的备课笔记,从农村40年改革开放实践、十八大以来“三农”历史性变革,讲到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从“三农”未来发展,讲到学子们的使命和责任……

9月17日下午,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开启“使命在肩,扬帆启航----2020年本硕博新生理想信念第一讲”。严胜雄围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争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征程的接班人”主题进行讲授。结合“四史”教育的学习体会,严胜雄带领同学们重温了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回顾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经历。她告诉同学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严胜雄在讲“三农”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挖掘专业课背后蕴含的政治思想。她说,要讲透现代农业理论,讲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要联系“四史”讲。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懂中国,懂人民,“懂三农”。“三农”是我们党重中之重的工作,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强大、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总书记抗疫中对“三农”工作重要指示,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

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严胜雄深感立德树人的责任,作为中国农业未来的希望,这些孩子太需要了解我们党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史,太需要了解“三农”发展史了。她希望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于心,让理想信念成为照亮前行的明灯。于是,她握紧历史的锄头,埋头耕耘,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她成功了,她做到了。

很多人都会问老严这样一个问题,“胜雄,上课可是体力活儿啊,为什么每次看到你在讲台上都那么精神呢?”她说,自己的激情在于对党的“三农”事业发自心底的爱,这是讲课的“底气”,“我在讲台上,要把‘四个自信’讲出来,激情就来了。”

华丽转身,实践为理论奠基

从教授到领导,考验的是执行力和决策力;而从领导到教授,考验的是理论功底和学科建设。重启不是格式化,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和身在领导岗位对全局的洞察,为严胜雄的现代农业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奠定了雄厚基础,她“自带系统”投入崭新的事业。

退休前,严胜雄工作的关键词就是“三农”,在这一领域一干就是40多年:1968年11月到农场,做过班长、连长、党支部书记等,又在市农委干了20多年。“我出生在工人家庭,40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成了‘三农’人,深知农民甘苦、‘三农’重要。”“我们教书育人做学问,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献身农业的信念、信心和激情传递给学生。”

严胜雄深知,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接受资讯的渠道丰富,空泛地讲大道理,往往会让他们退避三舍。她把40多年来积累的案例掰开了、揉碎了,提炼成“硬核”的观点和理论呈现给同学。她下足了功夫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理念,去感染同学,以此坚定同学们投身“三农”的信心。

在严胜雄的教学笔记中,每一页上都写满了教学提纲和重点,很多地方还贴了补充内容的便笺。课件里的一个小标题,严胜雄就要写8页纸的笔记来准备。“讲理论内容必须一丝不苟。自己思想坚定,才能去教育别人,所信才能所行”,严教授如是说。

为了讲好每一堂课,年近70的严胜雄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有一次,嘴里磨出一个大血泡,第二天的报告会上依旧出现了她的身影,仍然充满活力、声音洪亮,“就是难为摄影师了,只能拍到一位肿着半边脸的老奶奶”,严胜雄笑称。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周培表示,严胜雄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激发了现代农科大学生投身“三农”、关注“三农”的热情,毕业以后投身“三农”战线的毕业生逐年上升。同学们也认为,严老师的课能让大家更加明白自身的价值取向。学历再高、专业性再强,都要学用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三农”发展的历史车轮。

青年教师李强是《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组成员,严胜雄带领他们反复讨论、系统备课的过程让李强受益匪浅。“严老师非常注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农业专业结合,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思路带来很大提升。”李强说。

据悉,以严胜雄授课内容为基础的课程教材《现代农业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完稿,即将出版。

胸怀家国,彰显责任和担当

五年来,严胜雄的课一直热度不减,已有700多名学生选修和听讲。严胜雄的课之所以受欢迎,还因为她的课程里洋溢着浓浓的人民情怀、奋斗情怀和家国情怀,她把一位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情感带到了课堂,把一位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带到了课堂,把教书育人的责任带到了课堂。

课堂上,69岁的严胜雄激情澎湃、神采飞扬,讲话很有感染力。教室里常常座位全满,学生就在后排站着听。她从农村40年改革开放实践、十八大以来“三农”历史性变革讲到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从“三农”未来发展讲到学子们的使命和责任……当讲到抗疫斗争精神时,同学们情不自禁高呼:“共产党好---” “社会主义制度好---”。

年轻人在耳濡目染的学习中,见识着、也思考着——一位奋斗者,如何把一生淬炼的感受,镌刻在她的一言一行里。严胜雄用实例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祖国这些年的变化,深深教育和感染着同学们。有一次,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激动地站起来,说他想用画画的方式,展现自己家乡的变化,于是这位同学给大家画了以前简陋的蒙古包,到后来盖起的小瓦房的故事。听着这位同学的讲述,严胜雄心中感慨万千。年轻人并不排斥“大道理”,关键在于道理要说得可信、说得在理、说得生动,是一个真材实料的“好故事”。

“我入党40多年了,能为党和国家奋斗,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一个个沾着泥土的生动事例,让学生们从严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责任与担当。

“中国梦不是一个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三农’的未来要靠年轻一代来完成。”授业解惑,筑魂育人,教育引导年轻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让站在三尺讲台的严胜雄深感责任重大。面对好评如潮的课程反馈,感到欣慰的同时,严胜雄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