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汇 | 致敬奉献者,薪火永相传!

发布日期:2020-10-19

这是一群曾经为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的老同志。他们尽管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却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们关注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为上海发展倾注心力;他们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助力社区党建和社会治理,在默默奉献中找寻生命的快乐和意义……让我们以致敬之心和务实之举,传承他们信仰如山的崇高品格,传承他们信念如铁的责任担当,传承他们信心如磐的奋斗精神,让初心和使命薪火接续相传,为人民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李自力(杨浦区委统战部原副调研员)  

可亲可敬的正能量达人

退休后,李自力被推选为控江路街道凤联居民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一次次亲自上门拜访,使得辖区107名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他在社区里组织理论学习宣讲团、关心关爱帮帮团、双创创全志愿团和政策咨询智囊团,让大家在社区能老有所为。

李自力的第二个身份是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理事长。他为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描绘蓝图,出谋划策,工作室现有成员二三百人,累计有八大组22个团队。他自告奋勇当起了“一号小编”,负责“阿拉杨浦老干部”微信公众号里的“政经事”栏目的素材收集。每年暑期,他都会带领工作室成员到爱心暑托班、团校、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为“00后们”讲述杨浦土生土长的革命先烈故事。

李自力的第三个身份是杨浦区委统战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系列活动,抒发党员心系党的事业、关心杨浦建设的“情结”;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解决党员心中的“纠结”;认真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帮助年老多病的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打开党员心中的“心结”。在他的带领下,支部成了党员们心中的坚强堡垒和温暖家园。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内容,散发出同样耀眼的光芒,大家都称赞李自力是可亲可敬的正能量达人!

娄运昌(徐汇区委政法委原副书记、原区人大办公室主任)  

用歌声讴歌时代 让晚霞绽放光彩

“栉风沐雨,践行使命担当;鬓发染霜,依然美丽绽放”,这是娄运昌为“光启晚晴”徐汇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品牌作的主题歌中的一句歌词,更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娄运昌自工作以来就扎根徐汇,先后在宣传、司法等战线工作多年,为徐汇的建设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

5年前,在娄运昌的牵头下,一支以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级退休干部为主的徐汇区退休干部合唱团成立了。作为团长,他带领合唱团先后参加了上海市老干部文艺展演、徐汇区新年合唱音乐会、社区文艺演出、区慈善基金会公益宣传等,唱响了一曲又一曲体现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歌曲,成员也发展为67人,成为退休干部的精神家园,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崭新舞台。

合唱团成立临时党支部后,娄运昌任支部书记。他从完善组织设置入手,健全支部班子,明确支委分工,发挥个人所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在首届“光启晚晴”徐汇区离退休干部文艺党课中,娄运昌作为总策划,带领合唱团团员积极投入,使每一个细节臻于完美。合唱团每次满怀温度和热忱的表演,感染了每一位观众,也激起更多的老同志纷纷加入到发挥作用的队伍中来。

林元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心系桥梁事业的上海“桥梁之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正是桥梁工程专家林元培退休生活的写照。他在退休后参与了多个重大桥梁工程的技术咨询和顾问工作,并结合工程实践开展科研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如今,他坚持每天到办公室半天,继续桥梁理论研究,希望把目前工程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升至理论层面,把以往的经验写成桥梁理论,给年轻人做的方案提意见。

84岁的林元培,设计过上百座桥梁,一生都在与桥打交道。2017年起,他又领衔开展大跨度斜拉桥方案研究,整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技术力量进行攻关。从方案设计到结构计算,再到施工方案,他都身体力行、亲自设计,并在科研过程中加强对青年技术人才的指导和关心。在他的带领下,市政总院培养出了一大批桥梁精英人才——4800余人中,桥梁国家大师有3人,教授级桥梁工程师25人,桥梁工程师近500人,组建起一支名副其实的桥梁建设“国家队”。

去年,在上海市委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上,林元培院士应邀在会上分享自己长期从事桥梁设计建设的心得体会。他发自肺腑地说道:“我坚信,一代代共产党人、一批批桥梁人,凭着守初心、担使命的坚定信念,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担当一定会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叶连均(奉贤区政协原副主席、巡视员)  

情系高原 心系教育

“当经纬度在我们的牵手中不再横亘,当距离感在我们的对视里渐渐消弭。一次青海行,一生牵挂你,我在上海盼你成才,自爱自强勇向前!”这是老党员叶连均代表奉贤区关工委为达日学生所深情朗诵的诗句。

今年76岁的叶连均,退休后与关工委班子成员一起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策划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并主动寻求更多宣传奉贤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平台。2018年,区关工委主动要求赴奉贤区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送关爱,老叶担任关爱行动的领队。

果洛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这里空气稀薄,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只有5摄氏度。参加本次帮扶关爱行动的老同志平均年龄70岁,老叶却说:“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帮扶工作,我们关工委不能缺席。”他们带着一颗颗滚烫的爱心,飞跃2800多公里,跨越了从平原到高原的4000多米,给达日县的小朋友们送去来自上海奉贤的关爱。

在达日县民族学校操场上隆重举行的关爱助学捐赠活动上,叶连均、曹平生等奉贤关工委一行人,戴着学生为他们系上的鲜艳红领巾、戴着师生们送上的洁白哈达,为藏族小学生赠送书包200个、学习用品200份、革命故事书籍200本,并捐助了10万元帮扶资金,潜移默化地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液。

魏刚(百达化工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为百姓调解纠纷 在平凡中谱写不平凡

寒往暑来,在淞南镇淞南五村一居委的一间十平米的办公室内,魏刚为居民调解纠纷、排忧解难已经整整16年。

2004年退休回沪后,60岁的魏刚全心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他手不释卷,凭借着艰苦卓绝的学习积累,终于成为一名专职调解员。2014年,为了扩大平台效应,充分发挥魏刚的调解特长,成立了“魏刚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吸收了一批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也具有一定能力素养的同志为调解志愿者,包括社区民警、物业公司经理、外口工作人员、居民党员等,还将一批工作负责的楼组长发展为调解信息员,大大壮大了法律服务队伍。

为了方便服务群众,魏刚向小区188个楼道的居民印制发放了调解“联系卡”,上面注明联系地址、电话,并保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即使痛风发作,他还是拖着红肿的脚急忙赶到纠纷现场。

2015-2018年期间,魏刚带领着他的调解团队化解矛盾纠纷369件,调解成功率100%。2017年,他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在2019年初,因在调解工作方面的卓越贡献,他又被评为“第七届上海市平安英雄”。

已经76岁的魏刚依旧秉承这样一种信念:将居民的小事看做是自己的大事。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扎根于基层,为居民排忧解难,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他平凡的事迹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赞歌。

王志兴(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副书记)  

创新行业党建工作的先行者

作为市物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王志兴坚持从各项制度规范化入手,走出了一条行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

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王志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协会驻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他把党建党风作为重要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工会团结凝聚职工、青年团员的突击队作用,不断引导年轻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组织和行业党建工作的方法、途径和载体,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逐步形成党的工作向行业延伸、向社会覆盖的新模式,并以增强党组织的工作活力和服务能力为重点,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动了本市物业行业在转型创新中的健康发展。

王志兴坚持把加强行业党建工作写进协会章程,开创了本市社会组织行业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先河。6年来,他依托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工作指导、交流研讨、典型引导”的平台作用,指导物业企业党组织“把方向、抓队伍、树新风、强素质、促发展”,在全市16个区建立行业党建分会,成员从最初40个逐年拓展到全体1550个会员单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