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的入党故事

漫漫人生道 上下求索路

长宁区离休干部 阮修瑜

四月的上海,春回大地。我和老伴虽已近耄耋之年,但我们喜欢轮流坐着轮椅车,慢慢地行进在公园的林荫道上,尽情享受着明媚的春光。老伴喜欢唱歌,坐在轮椅上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他的歌唱,常引来人们赞羡的笑意。

是啊,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就是我的妈妈,回首往事,一切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

在我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的是我在家乡上中学时的一位历史老师和一位英语老师。他们不仅课讲得生动有趣,还经常给我们讲反帝反封建、爱国爱民的故事,宣传民主和进步的思想,有时还到我们宿舍同我们聊天,正是从与他们的“闲聊”中,我知道了“四大家族”的腐朽生活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找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穷困潦倒的原因。他们的宣讲,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点燃了我们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热血。他们还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了为革命事业服务等道理。中学毕业后,我离家到杭州读“高医”,暂时没有了他们的音讯。解放前夕,听说反动当局以他们是共产党的罪名,残忍地将他们活埋杀害了。这件事引起了我强烈的愤慨,敌人的残暴,更坚定了我追求进步和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坚强决心。这两位老师既是我的良师益友,又是帮助我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启蒙老师,也是我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1949年杭州解放。我响应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当解放军来招生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了军。在部队,经过干训班学习,分配到35军医疗队,以后又编入海军。我先后在金华、青岛、南京、上海等地工作过,在部队的大熔炉里茁壮成长。当时部队医务人员严重缺乏,有时我一人身兼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还曾大胆处理过部队驻地附近老乡的难产病人。由于积极肯干,工作出色,不怕苦、脏、累,得到了部队领导表扬。他们认为我有培养前途,先后送我到南京、上海等地最有名的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政治生活上,在部队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我1950年就加入青年团组织,一直担任团干部。我还去听党课,渴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几次打了入党报告,但由于出身不好,入党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1954年夏,我突然接到转业的通知,说实话,我真舍不得离开部队这个革命的大家庭,我伤心地痛哭。领导几次找我谈心,讲了许多道理,我虽然心里不愿离开部队,但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安排,转业来到当时上海贸易职工医院(现在的长宁区中心医院)工作。到了新的单位后,我牢记部队首长临行嘱咐:到新的岗位上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要给解放军丢脸。所以在地方医院,我一直孜孜以求,业务上刻苦钻研,工作上埋头苦干,对病人如亲人,政治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叫干啥就干啥,差不多年年获得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常常想起周总理曾说过的话:“一个人的家庭出身不能选择,但个人前途可以自己掌握。”所以,尽管组织上不能入党,但对党的信念始终不变。党组织也一直培养我,团干部一直做到30多岁。除了政治上的关心,组织上为提高我的业务水平,送我到第一医学院业余大学进修,读完五年大学本科。以后又到中西医结合班学习二年和到红房子妇产科进修等,多次临床实践的机会,加上自身的努力,使我真正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在工作中,先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好了不少患疑难杂症的病人,尤其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方面,小有建树,被一些病人赞誉为“送子观音”。   

为了更好地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我把两个孩子全托给幼儿园。爱人对我工作非常支持,他工作也很忙,但把接送孩子和家务全包了。我每次上山下乡进行医疗服务,他从不拖后腿。1970年上海知青干部去黑龙江插队落户,急需医务人员随同,当时我孩子幼小(小的只有6岁),爱人患哮喘身体不好,但我想这是党的召唤,应该积极响应。我对组织上说:“个人再大的困难也是小事,国家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所以我愉快地接受任务,到了黑龙江省的嫩江星火农场。那里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缺医少药,生活和医疗条件比较差,同去的几位医生接受不了那艰苦环境,先后离开了那里。当地老乡听说上海来了医生,几十里外的病人都赶来求医,内外科、小儿科和妇产科病人我都要诊治。没办法,对一些危重病人,常常是有治疗条件要诊治,没治疗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诊治。我曾带着新培养的赤脚医生在老乡家的炕上做过剖腹产、阑尾、绝育等手术,做过的诸如接生、人流等更是不计其数。对本农场的职工生病更是做到随叫随到,及时诊治,平时经常背着药箱到各连队去巡回医疗。有一次,一青年在伐木时被树干砸伤头部,当场昏迷不醒,我和农场领导立即配车将他送往嫩江医院抢救,我们在车上心急如焚,但近百里路的颠簸和严重的伤势,最终未能挽回该青年的生命。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件事,仍使我隐隐心痛,扼腕叹惜。

在黑龙江五年,我全心全意为农场及当地老乡服务,他们赞扬我们是白求恩式的好大夫,我多次被评为农场及嫩江县劳动模范,这对我是极大的教育与鼓励,激发我无穷的工作动力。我感到:环境越艰苦,越能考验和磨练一个人的革命意志。那时,农场党委考虑我的入党问题,让我再写入党报告。经过他们讨论后,同意送县党委审批。但审批结论是:表现很好,家庭出身问题也清楚了,只是公公在台湾的情况不了解,无法批准。我的入党问题又一次被搁置了下来。农场党委干部对我说,不要气馁,继续争取,等我回上海后,他们会跟长宁区中心医院交换意见的。那时,当我看到周围许多青年纷纷入党了,心里非常羡慕。我暗下决心:不管入党之路多么漫长,也要坚毅地一步一步跟党走。

文革末期知青干部陆续回城,1975年我也按政策调回长宁区中心医院。有时碰到原农场党委老同志时,他们都关心地询问起我的入党问题。当得知我仍然没有入党时,他们总会鼓励我再写入党报告,这么一等又是十年。离休前不久,党组织找我谈话,勉励了一番,我又一次打了入党申请报告。经过党组织审批,这次我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了。经过三十五年的期盼等待,我的夙愿实现了,但这一次我没有过多的激动,漫漫人生道,上下求索路,使我深深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入党不是终点,而是我政治生命道路上一个崭新的起点,我还要继续努力,把我的一生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我感到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我现在虽已不直接参加工作,但仍然不忘坚持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宣传党的政策,与时俱进。对目前群众关心的诸如物价、房价、医改、官员腐败等热点问题,我相信我们的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为解决百姓疾苦的政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们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群众关注的这些问题。

几十年来,我和老伴,心心相印,携手并肩,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我们是幸运的老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却得到了党和人民给予这么多的荣誉,而且有生之年,幸逢盛世,目睹奥运和“世博”盛会在我国隆重召开;我们又是幸福的老人,享受离休待遇。我们有个和睦美好的家庭,子女都成家立业,远居海外,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仍每周数次电话问长问短,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儿子有时到北京做学术交流就顺便到上海来看我们,平时每年都回来探亲,孙辈学业优良,健康成长。现在子女虽不在身边,但家里时常能得到别人的帮忙照顾。“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元帅的这二句诗,是我现实生活的最好写照。闲暇时我爱到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查找有关医药保健方面的资料,以便为亲朋好友、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顾问义诊工作。

每当风和日丽,我会和老伴推着轮椅车到外面走走看看,置身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不禁思绪万千,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同时又深感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宏图,还需要我们全体人民一起去奋斗去创造。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后代,我们党的干部,一代更比一代强,永远朝气蓬勃,自强不息,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最值得我欣慰和自豪的是:个人处境和社会环境发生的任何变化,都丝毫没有动摇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不懈追求的信念!这种信念必将伴随我,直到永远!

我喜欢古代诗人屈原的这句名言并用它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发布日期:2018-07-19 21:28:04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