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的入党故事

入党这一天

建交系统退休干部   李介麟

我的一生在政治上有三件大事。小学二年级,我戴上了红领巾,初中二年级,加入了共青团,大学第二年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入党这一天”,可谓一波三折,在我人生的经历中跌宕起伏。为了“入党这一天”,在我的生命记忆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痕。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一天,那是母亲领着孩儿走上正确道路的一天,也是我抱着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憧憬,抱着“只要坚持,梦想总可实现”的理念,跨出人生坚实步伐新的一天的开始。为了“入党这一天”,我执着地奋斗,既要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巧斗,又仿佛在黑暗中摸索苦斗。

1968年,那是一个动乱的年头,我中学毕业,顶替父亲进了公交汽车一场,当一名车间学徒工。那时场里很乱,派性斗争频发,我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干活,只顾学技术。做完夜班,白天来车间学。轮胎车间多半是没文化的老工人,诚恳踏实,善良待人,当时的场长杨保生、党委书记孙进福、车间党支部书记金桂桂都“靠边劳动”。平日里我喜欢与这些老同志呆在一起,向他们学技术,听他们讲地下党斗争故事。在同老同志和老工人的接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学徒期满,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接受组织考察期间,我工作更加认真,技术也有很多长进,但有人说我这个文化人走“白专道路”、“唯生产论”,上纲上线说我“阶级立场不稳”,对“走资派”恨不起来。我不理会这些派性十足的说法,照样积极主动学技术、促生产,努力向共产党员的标准靠拢。1972年初,原党委书记重新工作后,把我调到政宣组。由于我工作努力,思想上积极进取,党组织考虑发展我成为新党员,并发了入党志愿书让我填写,那一天我高兴地连觉都没睡,连夜填写好入党志愿书。谁曾料到,就在我将要入党的这一天,在党支部召开吸纳新党员的大会上,意见争论得很激烈。老同志、老工人说我是个好青年,一伙造反派却大扣帽子;在驳得无言可讲时,竟抛出我的组织关系不完备作为借口,因为当时我调到政宣组属于临时借调,没办理正式手续,所以这部分人就利用这个机会“说三道四”,党支部大会为此只好休会,我的入党愿望暂时搁置。我没有气馁消极,也没怨天尤人,反而加倍努力工作。1973年我以工人学员身份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深造,我立下志向: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实现心中的美好夙愿,掌握更多本领再回公交公司,向培育我的单位和老工人、老同志们汇报。

进入大学后,我一边刻苦学习新闻专业,经常冒着风险听“反动学术权威”的业务讲课,政治上仍然抱定宗旨,矢志不渝地靠拢组织,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当时复旦校园的“大批判”,我退避三舍,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主动报名参加江西知青慰问团工作,离开是非之地,新闻系就我一名学员和一名老师居欣如去了江西上饶地区,与老劳模程德旺同志工作在一起,与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生活在一起、与贫下中农接触在一起。我为他们传授新闻业务知识,当“小老师”,时常跋山涉水、步行几十里深入“知青点”进行讲授,满足知青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白天田间劳动,晚上给知青上课,一干就是大半年。为了充实自己,后来的半年在组织关心下,我又到江西新华分社见习,当一名实习记者,下工厂、到田间采访,就这样我在江西整整呆了一年多。1975年雾霾的天空划出一道闪光,从全国的大环境来说,邓小平重新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大刀阔斧搞整顿,使我们饱经风霜的党得以元气大苏,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由于我本人的不懈努力和受到知青们的好评,以及新闻单位的赞许,我的入党申请得以正式批准,入党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75年5月25日,距离上一次的支部大会虽然相隔了两年,这两年我历练了许多许多,也学到了许多许多。当入党这一天,我朝思暮想的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又仿佛兴奋的有些措手不及。组织上入党了,思想上还有没有差距?文化大革命究竟怎么了?这个“短板”怎么补?这个疑惑怎么释怀?一连串的问号无法澄清,我个人的命运和党的希望紧紧联结在一起……

在以后的几十年学习工作中,我认真践行诺言,一心向着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始终坚持做一名光荣、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今四十多年过去,我们党愈挫愈强大,历史印证了习近平同志的缄言:“良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大的力量”。四十多年来,我时常为入党这一天而激动不已。我深深懂得,人老了,党的理想信念没有变,孜孜以求、坚持到底的决心没有变,老骥伏坜,壮心不已,永远是激励我奋发有为的座有铭。

人再老,心不变;人在党,心在党!

发布日期:2018-07-26 23:34:13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