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的入党故事

入党的那一天

市国资委离休干部 瞿若

党是很崇高伟大的,入党是很光荣的事,要经得起党的考验。回忆我的入党过程,似有一段漫长的经历,但我忠贞不渝地追求着,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自己的人生,经过七年的考验,终于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我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1938年,家乡沦丧,城里的房屋被日机炸毁,我父母牵儿携女逃至乡下祖母处。当时我四叔父在苏州读高中,也因国难停课回到家中。一天,一队日伪军闯进门,翻箱倒笼,搜出一套绿色校服,就将四叔父五花大绑关入日本宪兵队。我家费尽周折,倾尽家产,才将四叔父救出,得免一死。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愤怒的火种。之后,我亲眼所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抗战,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走了侵略者。

1948年底,家乡解放了,那年,我十五岁,正好就读高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古词诗句,促动了我为国效力的情怀,一股意气隐隐在胸中开始涌动。1949年春,我们一群热血青年怀揣着靖江县人民政府的介绍信,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数百公里,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总部,报考华中军政大学。当我穿着军装,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徽,站在县城的若水桥上,对着河水瞧了又瞧,自己仿佛长大了许多,暗下决心,要在这历史的革命大熔炉里煅烧、淬火,百炼成钢。我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等著作,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流》等进步书刊,积极投身军训、行军、打仗。战友张汝昌说:“小瞿,你这样积极上进,咋不申请入党呢?”我虽心动,但考虑到自己刚入伍,还有家庭成份的包袱顾虑,没敢写入党申请。

1951年11月,我所在的6394部队奉命赴朝作战,我们在涵洞地区作战,保卫着钢铁运输线的畅通,经受战争考验的同时,感觉自己在政治上的成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在战场上正式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回国后,我在守备部队团政治部门搞政宣工作,时值全国“三反”“五反”运动期间,党内停止发展党员。但我始终相信党,相信组织,坚信自己总会有一天会被吸收入党。

1953年11月,我作为具有朝鲜政治经验,又有文化知识的年轻军官、建军骨干,被调到上海公安学校政治系统任教官。几年后,我鼓足勇气,再次打了入党申请报告,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加紧政治思想学习。

1956年1月的一天,在公安学校政治系党史办公室,召开了党支部大会,有20多名党员参加。支部书记、政治系主任王福林主持,我的介绍人张传清、郑世谊同志向支部全体党员介绍了我的情况及表现,党员同志们各抒己见,给我提了希望和建议,最后通过表决,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经过多年的期盼和等待,此时此刻,我终于成为共产党光荣的一份子,感到无比的激动,体会到人生真正价值的体现。从此,我的思想上有了理想信念,生命中有了精神支柱。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牢记入党誓言,与时俱进,坚定信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如今进入新时代,我党龄62年,虽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我要与时俱进,学习和遵守新党章的要求,承认实践党的纲领章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现今参加上海枫林诗词社和金秋文学社活动,还是青松城老干部大学学员,是一个二十多年未毕业的“老留学生”。每天书不离手,学而不厌,还学习玩手机、发微信、上网交朋友,忠诚、厚道、平淡,坚定信仰,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

发布日期:2018-08-21 21:25:48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