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的入党故事

我的入党经历

崇明区退休干部  凌福根

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也恰是党的生日,这天我举起右手向庄严的党旗宣誓。我的入党介绍人是黄炳越,他是引导我走上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奉献终身精力甚至生命的领路人。穿越时空,回忆起在进入党的大门的路上,是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除了兴奋还是兴奋,除了激动还是激动。除了父母生我养我给予的肉体生命外,还将拥有党给予的教我育我的政治生命。

我入党的那个年代没有预备期。只要本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报告,阐明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了解党的宗旨性质,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备的条件,介绍清楚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分、现实表现、工作态度、生活作风、阶级立场,听取党内外意见,经支部研究认为合格,具备入党条件即可报上级党组织内查、外调,审核后认为上报内容真实无误,条件合格即可批复,履行程序后被吸纳为中共党员。

本人入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本人生性耿实,对人对事口无遮拦、直言不讳有很大关系。自认为讲真话对事不对人,但实际上当事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记在心上,遇到时机成熟就会借题发挥。在我入党事情上,在征求党内外意见时就显露了两种意见,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本人条件合格,工作积极,作风正派,敢于说真话,敢于和不良倾向作斗争。但另外一些人提出异议,对我社会关系一事提出质疑。他说:本人有二家岳父母,为什么只写我爱人领养家庭而不加说明我爱人的生养父母家庭,要我就此事阐述清楚,不得向组织隐瞒真相。事实上我爱人沈亚兰在生父母龚慧堂、胡莲珍夫妇生下后不久即送入沈元宰、陈品芳夫妇收养。沈元宰、陈品芳夫妇均是中共党员,且是优秀骨干,一个是入朝参战抗美援朝立过军功回国志愿军战士,一个是农业生产队女队长,受过支部生活期刊表彰的封面人物。而龚慧堂是职业医生,听人说是浜镇著名人士,曾代任国民党统治时期浜镇代镇长,也没有劣迹可查。我认为沈亚兰在未懂人事时即送给沈元宰家,且改名换姓与龚家已毫无瓜葛,没有受到来自龚家的任何思想灌输,平时也从不走动。故不在社会关系一栏中阐述也情有可原,最后大家对我的答复没有提出异议通过了审查。上报后经上级审批,发下批复,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入党理想,成为了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一名战士。

在我入党的那个年代,正值文革进入中期。许多员工加入了造反队外出大串联,无心生产,我也曾加入过造反队,并被选为“头头”,但我看到以“造反”名义搞“打”、“砸”、“抢”,我即请辞了造反队长职务,听从“抓革命促生产”号召,扑在机耕队工作上,并担任了机耕队副队长。黄炳越同志来机耕队担任党支部书记,看我工作表现积极,政治品质不错,动员我向党组织靠拢,递呈入党报告 。经过思考,我递呈了入党报告,而后更全身心投入工作,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农田耕作还是运输作业,从不计较苦累。为了早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共党员,体现先锋模范,我就像“火线入党”那样,豁出生命地连续无休的工作,为了抢季节抓农时,只要组织需要,随时待命出车,经受住了入党前的大考验。入党后更严格要求自己,曾在“双抢”阶段,两天一夜无休无眠的连续出车,除装卸车时眯一下双眼和用餐时间休息一会外,其余都是机车伴我“战斗”在田头、公路、打谷场,用实际行动忠于党的事业,战场就是“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如今细想入党前的每一幕,特别是入党那天举手宣誓的那一刻,犹如昨日,历历在目,盘旋脑海挥之不去。今后我仍要忘记年龄,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发布日期:2018-09-07 22:30:34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