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原校长 倪谷音
1978年,针对传统教育观念和单纯升学教育带来的弊端,一师附小的领导和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始了“愉快教育”整体实验探索,并把“教孩子五年,为孩子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作为愉快教育的核心思想,作为办学的座右铭。经过了整个80年代的实践,形成了明确的愉快教育四要素(爱、美、兴趣、创造),愉快教学四原则(实、广、活、新),愉快教育培养四目标(美好的心灵、健康的体魄、聪明的才干、活泼的个性),愉快教育的办学观、教学观、学生观基本形成。国家教委领导从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实验看到了其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予以充分肯定:“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并把愉快教育作为第一批教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一师附小的办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分校、全国艺术教育示范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集体)、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等。
儿童因愉快教育而灿烂,愉快教育因儿童而生辉。
凡是孩子们喜欢学的,绝不是苦差事
1978年,我被任命为一师附小校长。我首先思考的是一所学校要有办学的灵魂,要有好的校风和教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全校上下教师并请来了老校长、老教师,开个“诸葛亮”会议,畅谈学校的办学思路。综合大家的想法,我们提炼出了“三严四认真”,即严肃对待教育事业,严密组织教育教学,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和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困难学生。“三严四认真”在当时是质朴实在的,但确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真谛,从此这一教风成了一师附小的优良传统。
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我们的教师团队在附小这块教改的沃土中,思想尤为活跃,各项改革实验纷纷出台,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率先开设学前班,研究“低幼衔接,早期开发智力”;
——在语文教学中,率先开展阅读速度的研究;
——在各科课堂教学,开展“三多三鼓励”的教学方法研究;
——在少先队工作中,开展读书活动,自主自动的活动研究;
——在低年级阶段,试行建立队前“苗苗儿童团”组织的研究;
——春天,我和孩子们去佘山彩色天地星期营,孩子们带上速写本,车上画,山上画,参观展览也画,自由活动时也画……佘山回来,速写本上满满是多彩的生活,孩子付出了多少时间?但确是自愿的,乐趣的!
——一年级小朋友要加入儿童团了,大队部要求孩子搞一次种子发芽实验,孩子们不仅种下了不同的豆子,还观察了发芽过程,用简单的文字、数字、画画写下了“日记”……
——孩子们看课外书,常常入了谜,看书有了灵感,编起了课本剧、小品……
……
我从那么多孩子们身上总结了一条规律:凡是孩子愿做的事,喜欢学的知识,时间再多他们不会觉得负担过重,也绝不会是苦差事!于是我们对教学整体改革有了清晰的思路:愉快教育——从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内在的积极性着眼,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入手,从鼓励孩子做喜欢的、爱好的事情做起!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天性、年龄特点为基点,我们归纳出了“爱、美、兴趣、创造”的愉快教育四个要素。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进步自己争
1994年,宋珠凤担任了一师附小的校长。她原来当班主任,教语文。教育学生的理念是,自己的中队自己管,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她重点抓小干部的培养,具体地教他们如何订计划,如何关心集体,组织集体活动,学会班级自我管理。有一次,团市委少年部、社科院青少年和少先队工作协会组织的联合调查组到一师附小调研,对少先队的自主自动精神和能力进行一次“突然测试”,要求她带的中队开展“向您介绍有趣的书”为主题的队会,规定“老师不能动,队员全自动”。专家组只给了孩子们三十分钟的时间。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中队长组织队长们商议,确立了队会的程序,个人分工合作,有的写了开场白,有的写结束语,而且还发挥学生的文艺特长,精心准备了一场节目表演。全中队学生在一小时的队会中,表演了十五个自编自导的节目,介绍了十五本书,全班学生全员参与。通过测试,专家们发现一师附小的学生知识面、主动性、自动性,创造能力是很强的,自主自治自理班级的能力在附小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使调研组的专家领导大为惊异。
教育是一种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作为教育工作者,务必要用智慧和情感去尊重、去探索,去求解。只有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爱他们、疼他们、帮他们,用心培育,才能真正找到有助于他们成长的最佳途径。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她当校长的近十年间,一师附小建构了愉快的儿童德育新格局。并以上海市《教育改革与学校少先队自动化》课题研究为引领,“从学生需要出发”、“发展学生个性”、“学生自主自动发展”等视角思考愉快教育的内涵发展,开发和弘扬少年儿童的主体精神,发挥了少先队自动化旺盛的生命力,提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学校建设了“少先队执勤制”、“少代会”和“大队职能部”三个阵地,创建了“自主自动墙”、“春芽电视台”、“春芽小报”和“春芽艺术(科技)团”,作为深化愉快教育的四条途径,通过自我管理、自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创建学生“星级评价制度”,“附小金星”、“附小银星”和“附小红星”,涌现出了一批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的尖子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展学生的个性,让素质教育开花结果。
通过课堂学习理念的变革,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学习,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符合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可见一师附小愉快教育实验无论德育、教学都是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使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2001年,鲁慧茹担任校长后,继承发展了愉快教育的实验,提出了新一轮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课程改革方面,学校提出:要让孩子学得宽泛一点,要让他们有兴趣地体验,学有收获;要让他们学会选择,能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学习方式,要体现自主、自由、自信。
学校开发了科技、艺术、健身、人文、生活五大板块,约60多门自由选择的拓展课程。
1、“走班”式上课。每周二下午,场所是固定的,学生是走动的。这个走班式学习,不光是跟老师学,还包括跟伙伴同龄人学,跟高一级的学生学,跟不同学段的伙伴学;这种跨年级的不同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会培植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会促进全校学生的人际互动。
2、“菜单”式选择。学校开的“菜单”精彩纷呈:茶艺、乐高、车模、农艺、烹饪……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课程,也是生活体验,更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开“菜单”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哪些兴趣可以持续发展?让他们将来到了中学,能知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特长在哪儿?小学生的这个“扬长”,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极有好处。当然,小孩子的兴趣,又是在发展变化中的,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3、“晋阶”式提高。针对各个课程社团中的“拔尖人才”,学校又组织开设了“特需课程”。教学内容是个性化的,将这些孩子从发展兴趣这一层次提高为学有专长。比如小巢同学在“春芽诗社”学习兴趣浓厚,所写的儿童诗充满童趣,学校为这棵“好苗子”特别请来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每周一对一辅导,小巢毕业时,学校又将他创作的诗汇编成册出版。又如叶天萍老师开设了三维设计特需课程,有三个“小研究生”成为竞赛型选手,在上海市“六一杯”小学计算机创新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快乐体验得到强化,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行为动力,学生有强烈的成长热情和积极正能,至少出现了“三个变化”:
一是课堂学习氛围更为浓厚,整个课堂,变得更有生命活力:由表面的活泼热闹走向真实生动的习得;由被动的发言回答走向主动的讨论交流;由统一的命题学习走向多样的分层递进。
二是教师的专业提升更为显现。教师能做更多的学情分析,已知的可以省略,能知的加以引导,难以认知的重点讨论讲解,使教学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三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为充分。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意识,有效推进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升。
发布日期:2019-05-23 22:10:54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