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同志网说改革故事

十年“磨成”地铁5号线

原上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亦勋

1992年,原闵行区与上海县“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闵行区。当时,我从上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  以总顾问的身份参与莘闵轨道交通的建设。 从1993年3月,  莘闵轻轨建设指挥部成立,一直到2003年11月25日,莘闵轻轨(地铁5号线)正式投入试运行,一晃又快要十五年过去了,但我所经历过的一幕幕感觉就在眼前……

民心所向  势在必行

要了解当年莘闵轻轨的建设情况,先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建设莘闵轻轨。大家知道,闵行区是上海城区中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区,是令人瞩目的地区之一。首先,  闵行区是大型机电设备的制造基地,是上海有名的动力之乡。其次,闵行区也是航天工业基地,承担着我国运载火箭、气象卫星的设计制造和总装总测任务。另外,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是上海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如此,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逐步搬到闵行区来。从地图上看,这些“产、学、研”集中在现在的颛桥镇、吴泾镇、马桥镇、江川路街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导入,交通的拥挤已经成为闵行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靠一条沪闵公路来承载这些人流、物流,交通压力确实很大。

1992年9月,新的闵行区成立。市委在康平路召开老闵行区和上海县四套班子会议,宣布新的闵行区区委常委班子,老闵行区的领导就提出希望新领导班子不要忘记老闵行区的发展,特别是要解决老闵行区的“行路难”问题。

建造一条南北贯通的快速交通干线,使闵行区城市发展的布局更合理、交通更便利、基础设施更完善、环境更良好, 这就显得十分必要。有一次在区人大召开的会议上,一百多名代表联名写信,要求区委区政府一定要把轨道交通搞上去,不能动摇,要区人代会做出承诺,代表还把这封信转到了市政府。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没有忘记老闵行区干部、群众的这份重托,着手进行莘闵轻轨的前期准备工作。当时上海轨道交通刚刚起步,地铁一号线只到锦江乐园,还没有延伸过来的时候,闵行区就提出要建莘闵轻轨,这个计划是很超前的。当初市里面的规划,郊区外环线外根本不考虑建造轨道交通。但是我们区委、区政府就提出,发展轨道交通不仅是实现闵行区经济发展腾飞的关键,而且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顺应民心的实事工程。

规划先行  任重道远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决定,1993年3月份成立了闵行莘闵轻轨建设指挥部,由区建设局局长担任总指挥,指挥部一成立就请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来设计编制莘闵轻轨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北京城建上海分院也很努力,在院长的带领下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6月份就上报市计划委员会。之后上报国家计委时,我们请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帮我们一起去跑国家计委说明建设莘闵轻轨的重要性。

1994年8月份,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了莘闵轻轨交通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表示为促进上海经济和对外开放,解决闵行区及上海市西南地区的交通问题,同意建设上海莘闵轻轨交通工程,并要求进一步落实工程的建设投资,抓紧开展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要对轨道交通的模式、线路方案、车辆制造及车站的设置等问题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当初南京提交项目书在北京等了两年都没有批下来,闵行只等了半年就批下来了,真是个奇迹。超常规的批复速度,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对我们闵行的信任。可是,一个区要建造一条轨道交通又谈何容易!

好事多磨  砥砺前行

我们在建造莘闵轻轨时,碰到最大的困难、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资金问题的预估是不足的。因为第一次请上海的专家内部论证的时候,估算下来只要8个亿,大家觉得比较轻松。实际没有把轨道交通整个工程估计准确,当作公路来编制预算了。后来请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专门来进行设计研究,初步一算以后就紧张了,从8个亿一下子上升到26个亿,这一算对大家的震动比较大,大家感觉要26个亿有点困难。 1994 年的时候, 闵行全年的区级财政收入4.04亿,1995 年的时候,也才6. 4亿。区领导对轨道交通倾注的力量是一点不含糊,但是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

最后决定在指挥部之外再成立一个资金筹集部,由区外经委主任担任主任,专门负责筹集资金。区里拿出3000亩土地由筹资部搞BOT,就是说我们出土地,外商出资金、出技术建造运营,运营30年以后还给我们。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和50多家外商洽谈,最终和澳大利亚单轨交通公司谈成功,澳方提出2. 8亿美元造13公里的轨交(莘庄—金平路)。1995年12月跟这家澳大利亚公司签约,1996年7月举行开工典礼。莘庄站当时就是澳方设计的,设计比较合理,使得我们1号线和5号线能够实现换乘。但很不巧,车站刚刚造好,澳方老板乔·巴维列克因皮肤癌病故,项目就这样中断了。

从引进外资谈判两年多,好不容易开工,再去谈判已经没有把握了,于是就转向内资。 我是从市农委调过来的, 对于市里机构的运作方式和人事情况比较熟悉,所以我就跟区委书记说,你给我十几张名片,我与莘闵轻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两人一家一家地跑。后来久事公司给了我们答复。久事公司是上海市第一家政府性投融资公司,是专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的公司。 久事公司说可以帮你们建造,但是钱要大家共同负担,约4.5:5.5这样的比例关系。1998年初,双方接受这个意见,久事公司总经理跟我们区长达成初步协议。

1998年12月,市政府正式出面支持闵行搞这项工作,同意区政府与久事公司正式签约。久事公司下面有一个申通集团公司,专门负责建造轨交的。于是我们又与申通公司签了字,申通公司派了一个副总经理来担任莘闵轨道交通发展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这样就正规地成立了项目公司,我为总顾问。同时,还确定了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为轻轨交通莘闵线工程总体设计单位,负责工程的全部设计研究工作。这个班子机制理顺后,后面工程就能快马加鞭向前赶了。

心中有民  问心无愧

莘闵轻轨2000年8月8日就要再次开工。7月份,市规划委员会下来通知,不允许设北桥站,从颛桥站开始一直造到剑川路。他们考虑的出发点是从经济角度,经济要一段一段跳跃式发展,不能全路网发展。但是北桥不许设站,区领导很着急,为什么?莘闵轻轨一共用到3000亩土地,北桥出了1500亩,不设站的话北桥老百姓要空欢喜了。后来我写了一封信给市规划局的领导,想请他们到现场再沟通协商一下这个问题。大家几番沟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总算化解了站点设置难题。

从2000年8月8日开工建设,到2001年10月15日莘闵轻轨一期工程高架全线贯通,2002年12月28日二期工程完工试通车,实际施工只用了三年时间。市领导都在帮助我们,一路开绿灯。等莘闵轻轨造好以后,闵行区的负债也没有了。因为轻轨开通以后,沿线的房地产迅猛发展,土地值钱了,工商业起来了,各项税收也增加了,区里没有债了,  等于轻轨是送给我们的。所以时任区委书记黄富荣说:觉得一生中最成功的就是做成莘闵轻轨这件事,人家不能做的我们做成功了,我们做成功以后反而不出钱,得到好处,所以开心得不得了。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各种艰辛和挫折都经历过了,为闵行的老百姓做了一件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情。我总算在退休前后在这一件事上出了点力,做了点事,问心无愧!

发布日期:2019-05-24 21:35:09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