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原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信贷科信贷组长 张宝荣
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1984年元月,在国家支持下,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确立。2005年4月份,为了顺应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趋势,中国工商银行经国家正式批准后进行股份制改革。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排除万难成功上市,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上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彻底改变。
脱胎换骨的根本性转变
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生态和商业模式,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快速向银行各业务领域渗透,传统银行业不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发展策略,是整个银行业在改革道路上的必然趋势。
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银行40年改革经历了从原来的所谓1到4到现在的N,就是从央行和国有银行不分家到企业化改造,到商业转型,再到引入境内的投资,以及实现商业银行上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3年之前,银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到由行政命令所下达的信贷指标的约束。 第二个阶段是1994年到2002年,《商业银行法》颁布于这一时期,所有商业银行逐步向市场化迈进,体现出三个典型的特征:1.取消计划经济下贷款限制,实现银行资产负债统一管理;2.进一步强化法人治理,实现了机遇约束相同。3.引入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第三个阶段就是2003年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造与境内外上市,实现技术性破产到脱胎换骨的根本性转变。
清廉诚信是银行人最重要的品质
80年代末,银行在人们的印象中,门面外表朴素,营业场所狭窄简单,银行全部家当无外乎就是三尺柜台、大算盘和大铁箱。改革开放初期的银行条件,总体来说比较艰苦,有的信贷科,设在银行大楼的地下室,基本没有装修,水泥地板,摆几张写字台就能工作,房间都是自己隔出来的。那时夏天是最难熬的,几台电风扇从早吹到晚,不通风,依旧酷热难当。然而,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银行人不断奋斗的热情,当时我在信贷科工作,我们的信贷员们坚持走近客户、深入基层,因为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发现问题,倾听各方面意见,了解商品的实际销售情况,这是待在办公室里无法获取的。老一辈的银行人讲“清廉、诚信”,这是他们最重要的品质。我们的信贷员,几亿元资金放出去,从来也不占企业便宜,不收礼,不去吃喝玩乐,和企业仅有工作关系,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身为银行人,就要认认真真工作,虚心学习,走正道,这是最要紧的。
精心打造服务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手中拥有的财富总量呈现了较快的增长,随着人们的逐渐富裕和财富的不断积累,自助银行服务、个人理财等开始走进了市民的视线。
1988年12月26日,上海市第一台也是工行系统内第一台自动取款机(ATM机),真正意义上用于日常使用的中国第一台ATM取款机,在位于繁华商业区的工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大厅正式启用。同时浦江卡发行,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成为第一位持有工商银行“浦江卡”的客户。
1999年,营业部推出了个人金融理财室,个人金融理财室的推出,以一种无柜台、座谈式的新型服务开创了金融服务的新天地。当时营业部有多位理财经理轮流做客东广《理财工作室》以及有线财经《理财好商量》,与广大市民共同探讨金融理财之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0年6月,以营业部优秀理财员“杨韶敏”姓名命名的理财工作室正式挂牌,首次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的出现,标志着沪上出现真正意义的个人金融顾问和金融服务品牌,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力,慕名而来者数不胜数。2002年,营业部隆重推出了为高端客户度身理财的“贵宾理财室”,取得社会轰动效应。“贵宾理财室”的成立,进一步带动了营业部金融服务从基础服务走向知识服务、个性服务、品牌服务和差别服务,完成了一个品牌的精心打造历程。
春风劲吹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如今我国信息科技高速发展,金融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今的工商银行,大楼耸立,成为人们心中金融财富的标志,业务大厅宽敞明亮,贴心的大堂服务温暖人心。工商银行一直秉承服务铸就品牌的理念,更坚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从建行之初的铁账、铁款、铁算盘,到近十年来践行创新文化,不断推进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各种智能设备让业务操作更加便捷,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代扣水电费、个人贷款、理财、基金、保险、银行卡、信用卡等金融产品,让人应接不暇。不得不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银行业的巨变,特别是工商银行的创新变革,如天公造物般让人不可思议。
发布日期:2019-05-27 21:38:59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