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老同志网说改革故事

我的大飞机梦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原所长 王德明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峥嵘岁月,至今令人心潮澎湃。我1966年毕业于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大学毕业后便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先后在西安603所、南昌512厂工作,1972年调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工作,先后任强度设计室技术助理、室主任,副总设计师、所长、党委书记,2003年2月退休,今年已经76岁。作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一名退休工程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没有离开航空工业。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上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

我经历了中国多个飞机的研制工作,印象最深刻的还属“运十”客机的研制。“运十”客机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1970年7月中旬,毛泽东主席视察上海时说:“上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8月21日,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上批准了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任务定名为“708工程”,飞机代号“运十”(Y-10)。“运十”飞机的工程目标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为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最初确定以轰-6轰炸机作为基础改型设计的研发思路。在上海方面要搞“大飞机”的指示传达到西飞以后,后来的“运十”总设计师马凤山提议大型运输机虽然以轰-6为基础,但不一定完全仿照,“运十”也由此成为了中国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设计的国产飞机。

在毛泽东主席要研制大飞机的号令下,我们于1972年初从三线来到上海,当时的设计基地就是龙华机场的候机楼。上千人的设计队伍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怀着极大的热情不分昼夜地工作。今天我们回忆这段历史时,不能忘记那些当年在一线战斗,而如今已经去世的战友。他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矢志不渝地献身中国航空事业。我们的总设计师马凤山同志长期从事技术领导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他在“运十”试飞成功后不久就去世了。在“运十”飞机研制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志都是在长期加班加点中度过的。食堂的师傅给我们晚上加班的同志每人准备一碗面条,吃完了接着再干。很多人通宵达旦。当时的设计条件十分艰苦,连办公用地都不够,很多同志就钻到大的集装箱里画设计图。单身的设计人员在十几人、几十人住的大房间里睡觉,蚊子到处飞,回到宿舍就只能钻到蚊帐里休息。当时我和我的爱人一起到上海参加研制工作,那时她已经怀有身孕,组织上照顾我们,给我们分配了一个废弃的配电间住,这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了。

有的同志设计过交通图,上街卖过西瓜

历经奋斗,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终于在上海首次试飞成功。试飞当天上午,当“运十”飞机在跑道上安全着陆的一刹那,人人都热泪盈眶。那一时刻,没有人感到自己吃了多少苦,所有人心里都充满了甜。“运十”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又进行了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多次飞往西藏执行救灾任务。“运十”的成功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当时的外电评论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技术后,再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当时的波音公司总裁称赞:“你们毕业了,我们也毕业了,我们只不过比你们早毕业几年。”可以说 “运十”是为中国赢得荣誉和国际地位的伟大创举。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极难取得的成果——“运十”却被宣布下马,“运十”飞机研制计划终止。此后,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难。“运十”下马,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科研经费也随之中断,广大的科研人员甚至拿不全自己的工资,被迫无奈大家只能到处打工。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为社会各行业设计了各种设备数百项。有的同志甚至还设计过交通图,从事过卖西瓜的行当。

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没有忘记要研制国产大飞机的历史使命。我们在坚持民品生产的同时,还组织了相当的力量坚持飞机研制的方向,没有科研经费就用民机生产的费用来补贴。我们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重新开始为中国的民机研制贡献力量。

记住2008年11月28日,ARJ21-700飞机首飞成功

这样的一天终于到来了。2002年,ARJ21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随着ARJ21新支线客机研制工作的启动,那批在“运十”飞机研制中保留下来的骨干力量,又在新的战壕上继续奋斗了。与此同时,大量的新生力量也加入了研制队伍。这种新老结合的队伍,打开了民机研制的新局面。

然而,ARJ21新支线客机的研制进展并不顺利,过程周折颇多,以至于数次被宣布推迟交付。之所以研制过程波折,既有技术上经验缺乏的原因,也有对国际标准适应性的问题。ARJ21-700飞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国际民航规章对研制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标准和更高的产品质量要求。工作人员长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终于在2008年11月28日迎来了ARJ21-700飞机成功首飞。

首飞当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上千名中外嘉宾出席了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试飞场举行的ARJ21-700飞机首飞仪式。ARJ-700飞机101架机轰鸣着滑行、加速,轻盈地腾空而起,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既激动又期盼……随着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全场一片沸腾,大家振臂高呼,许多人脸上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AJR21-700飞机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民用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是我国航空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通过ARJ21飞机研制,我国走完了喷气支线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的全过程,攻克了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并锻炼培养出了一大批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的民机人才队伍,也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民机产业的新时代终于到来!

党中央英明决定,将大飞机的研制和发展作为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并确定了上海作为民机基地的历史性地位。继ARJ21新支线飞机之后,C919干线客机已经在去年5月首飞成功。首飞成功后,C919转入适航取证阶段,这意味着其距离面向市场更进一步。去年9月,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CR929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根据研制经验,从项目启动到产品交付预计需要10年左右时间。这三个型号研制成功将使我国跻身世界民机制造强国。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我国民机研制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如今在几代航空人的奋力拼搏下,民机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未来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民机产业)需要连续稳定的发展,并给予了民机研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中国航空事业的振兴指日可待。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我们大多数参加“运十”飞机研制工作的老同志都已退休。过去那些为民机研制而奋斗的日子使我至今难忘,并在我心中留下了不舍的航空情结。时至今日,我依然时时刻刻心系祖国的航空事业。看看今天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青年设计员们都已经胜过了我们,纷纷挑起了这千斤重担。我坚信,我们老一代航空人的大飞机梦一定会在他们的奋斗中实现!

发布日期:2019-05-28 23:34:59

【返回征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