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不争春,与时俱进夕阳美
发布时间:2012-04-16点击数:5540
退休前我是交大医学院(原二医大)物理教研室主任兼生物医学联合党支部书记,退休后即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我深深感到,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我争夺青年的重要阵地,斗争将长期而尖锐。前些年,一些国家所谓的“颜色革命”胜利后,立即给几所大学的校长颁发奖状,因为在“颜色革命”中打头阵的领军人物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使我认识到,中国将来如果有什么政治风浪,我们所培养的下一代的表现,就是对我们今天工作成果的检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我们要怀着危机感、紧迫感来面对今天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其实,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所有人民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负担。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是组织“要我做”,而是党性和良知促使我喊出“我要做!”、“我应该做!”。
一、准确地把握关工委的工作性质、任务,用心找“围绕中心、配合补充”的工作切入点,是把关工委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我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切入点”的选择应该有利于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活动,有效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同时“切入点”的选择应该符合基层党政的中心工作。
这些年来,学院关工委的一些工作项目,如特邀组织员、入党材料会签制、精神文明督导队、校外“雏鹰小队”等,十几年来常做常新,经久不衰,做到了领导、辅导员、学生、老同志“四满意”,多次受到市教委和各级领导的表彰,“切入点”选得正确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还认识到,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选择。对于表现好觉悟高的学生,可以把党建作“切入点”:对大部分学生则以精神文明督导为“切入点”。选对了“切入点”,关工委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找到“切入点”,就要切实关心下一代的思想、学习、生活,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只有取得学生信任,他们才会对你讲实话、亮真实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实效。而且,老同志既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贴心人,因此,工作效果常会远远超出思想政治的范畴。
比如有学生得急病,深夜打电话给我们老同志;有学生父亲病危,也向老同志求教;有学生在家里给亲人打“点滴”,因观察失误,引起回血,惊慌之中第一个想到的是打电话求救于老同志;毕业了谈恋爱,也把恋人带到我们老同志家,让年长的老师“把把关”等等。这类工作早己超出了“党建”的范畴,工作涉及所有学生,甚至包含己出国的学生,老同志把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越洋电话做到了国外;一位学生家长从福建打来长途电话,激动地称:“把女儿放在这样的老师身边,我放心!”。这样的事例差不多每个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都可以举出许多。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正是对关工委工作的肯定和回报。
二、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提高
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我越来越体会到“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老少双收益、双提高、双发展”;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老帮青,青促老”,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我认识到,按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学习各个环节”的要求,做政治思想工作,就要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那样细致有效;就必须缩小代沟,深入第一线了解学生。代沟是客观存在的,要缩小代沟就必须熟悉学生的生活,熟悉学生的喜爱,看学生所看,学学生所学、爱学生所爱。
比如,学生中流传俞世雄、李开复、李敖的讲话,我也找来看一看、听一听;学生常上的网站,我也经常上去浏览,了解有关信息动态;学生喜爱的文艺作品,如素素、徐志摩和余秋雨的散文、我也找来读一读;学生中有人关心“学习策略学”和有关学习方法的内容,我也开始钻研;学生中有人关心“智商”、“情商”,我也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我还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如集邮、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等,与有同样爱好的学生多了些共同语言,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著名的教育家保罗伟地博士在40年中收集了9000多个学生关于“我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的调查问卷,总结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具有的12种素质,分别为:态度友善、尊重学生、具有耐心、兴趣广泛、仪表良好、处事公正、机智幽默、品德高尚、对人关注、办事灵活、待人宽容、讲究方法。我觉得其中关键的是要摆正位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只有他们把你当益友,成了忘年交,才会同你讲掏心窝的话,你才向“良师”靠近一步。老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火,首先自己心中要有一把火,才能用自己的火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
曾经有学生认为现在提“大公无私”不科学,“无私”的提法与宪法保护合法收入的私有财产相矛盾,而且也不符合现实情况,人不是神,哪能没有一点私心。他的结论是“大公无私”的提法既违反宪法又不切合实际,应改为“大公小私”或“先公后私”。当时我只是觉得这种说法不妥,但又说不出能使人信服的理由。过去自己对物理学上的重点难点内容,答疑时可以得心应手侃侃而谈,但如今处理这样特殊的思想问题却缺少办法。多年教师生涯使我深知“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深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政治修养的必要性。通过与学生一起求教和学习,知道这问题是混淆了“按劳分配”和“无私奉献”之间的关系。在分配社会成果时,应考虑到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时还应向个人利益倾斜,但这和倡导“大公无私”是不同范畴的问题。当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以及其他许多场合,仍需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地挺身而出。“大公无私”绝对没有过时,既不违宪也合情合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提高。
三、新形势下熟悉新情况,研究新课题
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如互联网的出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快速又大量地对我们传递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和帮助。但不可否认地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当前全球信息产业中CPU产量美国占90%以上,系统软件占80%以上,大型数据库70%设在美国。技术上不平衡带来舆论的垄断。互联网成了以美国语言、文化、思维方法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对我们关心下一代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跟上形势,熟悉新情况,研究新课题。既要坚持原则,灌输正确思想和观点。又要灵活机动,生动活泼,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正确引导。受网络影响,一些学生面对一些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旗号的宣传,会产生一些困惑,甚至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疑问。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用他们不反感、易接受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做工作。
我为入党积极分子讲了18年党课,我明白上党课既要坚持政治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政治性是党课的生命,艺术性是党课的活力。
我在每次上完党课以后为了收集学生的真实反映,我都要求不具名写下对党课简短评语和建议。17年前第一次党课,我虽收到许多鼓励我的评语,同时也收到一张不具名的反馈,上面只有八个字“枯燥无味、浪费时间”,看后对我触动很大。从教学法观点来讲“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而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我必须深刻反思,切实提高党课质量,以同学能接受的方式,入耳入心解决实际思想问题,使学生要听、爱听。
听,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我必须深刻反思,切实提高党课质量,使同我努力向一切内行做思想工作的同志请教。对所有讲得精彩的演讲加以分析研究,李燕杰和李政道的讲话,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做思想工作首先是要有“素质和底蕴”,第二才是要有“口才和方法”,你要让学生相信真理,你自己首先必须深信不疑,这就是思想水平,老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火,首先自己心中要有一把火,才能用自己的火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我在以后的党课中,所引用的佐证党章党纲的事例,一定采用要先让自己感动的事例,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枯燥无味、浪费时间”那样的反馈。一次,我在为基础学院学生第33期二级党校上党课,一位学生在不具名的反馈中写道“……原来党课不是那么的枯燥,”我的努力换之而来的是许多不具名的赞扬和支持。我的党课与同学们一起进步、一起提高。
我曾试图上党课时用多媒体代替“麦克风”加“讲稿”的旧方式。我先制作了一个Powerpoint党课教材,针对入党积极份子讲党的基础知识及端正入党动机,受到同学欢迎。近年来我共制作了“入党须知”、“怎样开展党章学习小组活动”、“与医学生谈学习和修养”、“研究生怎样争取入党”……等多个多媒体党课讲稿。我深感现在做政治思想工作,不是“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行”。而是与时俱进,深入细致、改变方法才会越做越有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句诗原来是描述退了休的老人的。这描述少了点进取,多了点遗憾。我们把这两句诗位置倒过来,“虽然已是近黄昏,夕阳依然无限好”,这才是我们老同志今天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我们用自己的“夕阳红”给关心下一代工作增辉添彩,让我们挑选培育出来的接班人确实可靠,让党和人民放心。
在荣誉面前我们的位置应该在哪儿?借用毛主席一句诗词:“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笑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工作上“出主意、想点子”可以是我们的,但工作大家一齐做。成绩是你的,鲜花掌声也是你的。在鲜花掌声面前,我们老同志躲在群众中偷着乐,这是在荣誉面前我们老同志应有的位置。
(注:本文摘自张觉先同志2012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双先”表彰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