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和人民的孝顺儿子——记离休干部许恒为家乡捐资献爱心的事迹
发布时间:2006-06-01点击数:8577
许恒同志是闸北区人民检察院的离休干部,他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89年离休前为副处级检察员。离休后,他当了十年特邀律师,在2003和2004年中,他把这十年的劳动报酬、按政策得到的离休干部住房补贴以及平时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二十七万元人民币,捐献给家乡,建立爱心基金会,资助建造小学教学楼、建造爱心楼,帮助困难群众、捐助困难学生。他情系家乡,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离休干部为党分忧、乐于为民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受到了家乡人民的高度赞扬。

  老许的家乡在江苏省阜宁县最边远的合利镇利镇许庄。2003年老许的儿子回到曾经插队务农的家乡探望,他通过儿子了解到家乡仍比较贫穷,于是一直记挂在心。5月份他写信给阜宁县委领导,表示想为家乡作一点微薄的奉献。接着,他亲自回到故乡实地考察,他看到家乡人民虽然解决了“温饱”,但一旦家中有人得了重病,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孩子上学,尤其是上高中、大学就更加困难重重。于是,他不顾自己已76岁高龄,频频奔波于上海和故乡两地,在十几个月中,他回乡十余次,满腔热情地谋划为家乡做些实事。他决定个人捐款10万元,并动员有意为许庄做奉献的侄儿许海平等捐款,筹集了50万元资金,,建立了许庄爱心基金会。

  2003年10月16日,阜宁县合利镇人民政府在镇政府礼堂举行了《老干部许恒捐资助学签字仪式》,中共阜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及县教育局等有关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2004年3月6日,有爱心基金会捐款建造的许庄完全小学教学楼举行奠基仪式。同年12月21日一幢两层楼,拥有6个宽敞明亮教室的教学楼竣工了,县教育局党委书记、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等领导出席了教学楼交接仪式,县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宣传。

  2004年3月,老许再次独自出资17万元,将原给父亲及回乡插队子女居住的四间平房改建为二层楼房,作为基金会的“爱心楼”,计划在楼内设立“许合村革命历史陈列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供村里无偿使用。

  老许的爱心基金会成立不到两年,为家乡扶贫帮困、扶贫助学、支援家乡建设做了很多好事。2004年,爱心基金出资6千元,疏通了许和村“连心河”,并建造水闸,方便了村里灌溉农田。还帮助很多困难家庭度过难关,资助经济困难的孩子继续上学。比如:当地一位离休干部的儿媳久病卧床,生活艰难,基金会捐助他1千元,做养猪奖金,还借给他女婿1万元,作为搞副业的流动资金,帮助他们家解决燃眉之急。又如:有一个单亲家庭,两个女儿许娥和许根娣在读初中,家里一贫如洗,去年,许娥要上高中,可是没有钱,面对家里墙上一张张学习奖状,全家人整天愁眉不展。老许知道后,答应帮她资助学费。如今,她已如愿以偿,在县重点中学上高中了。

  对许恒同志心系家乡,积极筹资建爱心基金会,捐资助学的一片赤诚之心,江苏省阜宁县委主要领导曾亲笔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县委老干部局也两次写信给许恒同志表示感谢和支持,当地《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都相继作过报道。

  老许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经历过解放战争的生死考验,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为人一片真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来已久。离休后,他曾连续两次赠送2000元作为检察院奖励金;他在应聘担任特邀律师后,热心、周到为受到侵权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维护法律公正,曾被《解放日报》和市老干部局编印的《老干部·新奉献》一书报道和赞誉;他曾捐款4000元给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然而,老许的生活并不富裕,他身患肝病和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老爱人又有残疾及骨质疏松症等,他对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平时省吃俭用,在来回家乡的路上,也总是能省则省,以步代车。但为了家乡的建设和父老乡亲,他宁可把自己的所有积蓄,甚至将原先准备购房的钱都捐献出来。当家里的亲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当有人问他:你岁数这么大,身体又不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他的回答是:“我从小拾过煤渣,当过不徒,流浪过街头,是党给了我新生,我才参了军,投身革命。我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应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到老……”

  老许正以自己执着的行动实现着他“做党和人民忠诚、孝顺的儿子”的崇高心愿。

【关闭】

上一篇: 情洒社会 余力生辉

下一篇: 祝贺宝钢“关协”成立十五年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