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礼, 1913年6月出生,河北沧县人。他从小没念过书,13岁起开始给人打短工。因为生活实在艰难,1944年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1987年,已经74岁的白芳礼决定重操旧业,他要用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群众自发为老人送行
2005年9月23日,白方礼安详去世,享年93岁。
白方礼去世后,遗体停放在天津第三人民医院。自发前来为老人送行的天津市民挤满了马路。遗体被抬出时,市民拥向灵车,许多市民在灵车前放声痛哭。为了看老人最后一眼,有些市民跑到房顶上、大树上、汽车顶上。
灵车在拥挤的人群中开了近半个小时才缓缓离去。一位附近的居民说,他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一个普通百姓的出殡聚集了这么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与老人素昧平生。
出殡的车队里除了灵车,还有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天津5路公交车这一天免费送市民参加悼念仪式,开车的师傅说:“我们5路车40岁以上的员工都认识老爷子,以前他的支教售货亭就在我们站旁边。他的行动一直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很荣幸跟在老人身后,送他最后一程。”
出租车司机陈大哥知道出殡的时间后,头天就做好了准备。他说:“我已经联系了不少出租司机,老人走的这天我们不出车了,免费送市民去参加老人的告别仪式,这也算是我们‘的哥’为‘老前辈’尽一份心意。”
白方礼蹬三轮车
蹬出35万元帮助贫困学生
解放以后,白方礼靠自己的两条腿蹬三轮车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资助侄子上了大学。白方礼自己成为劳动模范。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方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厂退休。闲不住的白方礼退休后曾经在一家油漆厂做过工,后来政策允许个体经营,他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干起了老本行。他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白方礼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白方礼觉得,只有学习知识,学习文化,贫困的孩子才能摆脱贫困。
白方礼不分早晚,栉风沐雨,从74岁到84岁的10年时间里,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蹬出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白方礼说:“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他说:“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好几个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白方礼
白方礼每次捐款数目不大,但都是他的血汗钱:
1988年,白方礼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5000元;
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为河北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捐款8100元;
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
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自1995年开始的3年间,为红光中学的藏族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为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资助近5万元;
自1996年开始,用“白方礼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
2001年,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只能在车站上给人看车。他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了500元。他到天津耀华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元,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传递人间的温暖
像白方礼这样的古稀老人,应该是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是他不但没有接受社会的帮助,反而将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白方礼的子女回忆说,老人打定支教的主意后,对他们说:“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定了,谁也别插杠了!”“这几年他捐出去的35万元,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点钱在早些时候如果买几套房子,我们也不会到现在几口人还挤在朝北的屋子里。不过我现在也觉得,他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钱,可留下了好多精神财富,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白方礼的女儿说:“我在街头看见他蹬车。看着那身影,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说不出。就是心疼他,日晒雨淋的,别人看着还以为是无儿无女的孤老头。你说他到底为了啥?可他说:‘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许多天津市民怀念老人,一个市民说:“有一次,一所学校搞了捐献仪式。绝大多数捐献者不是公司老板,就是白领。只有他一个是自己特别穷的老人。我们一走进教室,学校还没怎么介绍,底下学生就感动得鼓起掌来,特别热烈。那场景,真是挺震撼的,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
受助学生回忆白方礼对他们说过的话:“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白方礼有一次在等活的时候,看到有人扔了一个馍,他把馍拣起来吃了。有人看到了这一幕,奇怪做善事的老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扣克?老人说:“这有嘛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少浪费些么!”
红光中学的孙玉英老师回忆白方礼有一次为学生捐款时说:“我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我把钱都攒着,给困难学生们。”南开大学的一位老师回忆白方礼对他讲过的话:“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一位读者在发给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短信留言中说:“他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汗颜,一个朝朝暮暮甘为骆驼牛马的人走了,所有人都应该低下你们的头!”
白方礼老人让这个社会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从事的职业多么卑微,只要你竭尽全力去爱,去奉献,你就会变得高贵,受人爱戴。
白方礼墓
上一篇: 爱国爱民赤子心 崎岖一生历沧桑
下一篇: 时传祥:宁可脏一人 换来万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