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故事8——李汉俊与中共创建
发布时间:2021-09-06点击数:4917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出发,一路征程,腥风血雨。从黄浦滩头到珠江两岸,从长城内外到大河上下,无数先烈甘洒青春热血,书写中华春秋!新中国诞生,无数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再立新功!“众鑫有话”讲师团讲师、原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华强教授编写了“建党百年故事”,带领读者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我们牢记100年前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共产党人为谁而奋斗!

 

李汉俊与中共创建

华  强

 

中共一大会址是李汉俊与其胞兄李书城当年的住宅。李汉俊不仅为中共一大召开提供了会址,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巨大的努力。

 

中国引入《资本论》的第一人

1890年,李汉俊出生在湖北潜江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教书先生,先后将儿子李书城和李汉俊送到日本留学。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到日本求学,在日本从中学读到大学,前后14年。1918年1月,李汉俊从日本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回国。

李汉俊学识渊博,除精通日语外,法文、英文、德文均十分精通。沈雁冰回忆说,“现在年青的一代,乃至中年的一代,大概不知道李汉俊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在1921至1922年,同他有较多的工作关系,我很钦佩他的品德和学问。他是湖北人,中学时代就在日本,直至大学毕业,学的是工科。日文很好,自不待言,甚至日本人也很敬佩。又通英、德、法三国文字。德文说得极流利,此与他学工科有关,法文英文也能读能译。他如果不从事革命,稳稳当当可以做个工程师。”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汉俊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李汉俊回国后,住在上海胞兄李书城家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不遗余力。

李汉俊先后创办了《劳动界》并参加编辑《新青年》《星期评论》《共产党》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李汉俊从日本带回了一批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他利用通晓四国语言的优势,先后将这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报纸翻译成中文,以“李人杰”“汉俊”为笔名在《星期评论》《觉悟》《妇女评论》《建设》《劳动界》《小说月报》等杂志上发表了90多篇文章,其中《星期评论》发表李汉俊的文章38篇。李汉俊翻译了《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成为中国引入《资本论》的第一人。

 

董必武称李汉俊是他的

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老师

1919年,李汉俊与湖北老乡董必武相识,在李汉俊的影响下,董必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董必武回忆说,当他面临各种主义无所适从的时候,是李汉俊提出“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主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中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董必武回忆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计划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的基础。”

李汉俊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播火者。当时,日本书店德文版马克思著作很多,李汉俊因为精通德文,可以直接阅读马克思原版著作,于是成为当时中国最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者之一。在中共建党之初,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曾经称赞李汉俊是中共“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

 

萌发在中国建党的思想

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维金斯基奉列宁之命到上海与陈独秀会晤,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李汉俊受邀参加。同年5月,李汉俊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11月,陈独秀离开上海赴广东,将党的工作交给李汉俊,李汉俊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代理书记,一大的许多准备工作是由李汉俊组织完成的。1922年初,李汉俊离开了生活工作4年的上海前往武汉,他身体力行,在武汉继续投身工人运动。

李汉俊认为他在党内遭到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排斥,遂于1923年5月5日给中央写信,宣布脱离共产党。李汉俊虽然脱党,但他不是中国革命的叛徒,而且脱党后依然坚信马克思主义并致力于工农和民族解放运动。

1927年12月,国民党西征军进抵武汉,以“赤色分子”罪名逮捕李汉俊并以“湖北共产党首领”名义枪杀。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向李汉俊家人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关闭】

上一篇: 建党百年故事7——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

下一篇: 建党百年故事9——毛泽东1920年入党不是孤证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