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再出发”的宝山实践进行时
发布时间:约2小时前点击数:11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和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宝山区关工委依托“从石库门再出发”主题活动平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三多——多主体、多形式、多内容”特点,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红色基因传承的系列暑期实践活动。

多方携手,让红色课堂“活”起来

宝山区关工委从主体出发,整合多方资源,利用暑期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通过党史国史教育帮助青少年实境感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行走党课淬炼初心。联合区域内各类红色场馆,广泛开展“行走的党课活动”。大场镇关工委开展“红色线路·初心在场”活动,乘坐红色大巴前往陶行知纪念馆等地开展“童心向党”实践。民办至德实验学校走进上海解放纪念馆体验“行走的思政课”。永清路小学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走进宝山烈士陵园,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银发智慧滋润童心。联合团区委、张庙街道等单位举办“宝乐青山”银发讲师团走进爱心暑托班活动。开讲仪式上,讲师团的老同志们满怀关爱与期许,将承载着优良家风与革命传统的《家风抵万金——家庭家教家风故事选编》赠予小朋友,传递红色信仰。仪式后,老同志们分赴各街镇爱心暑托班,讲授《从红色家书中吸取精神力量》《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的故事》等精彩课程,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青少年的暑期生活。

航天精神筑梦青春。联合教育局、团区委等单位开设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读书班。特邀上海宇航所陶建中教授以亲历者视角为学生讲述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的艰辛历程及老一辈科学家突破技术封锁的奋斗史,深刻阐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内核,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多维宣讲,让红色精神“燃”起来

宝山区关工委从形式出发,丰富多元化教学,助力红色宣讲提质增效。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演绎、案例分享、音乐党课等方式激发青少年对于红色历史的学习兴趣,涵育青少年报国强国的志向力量。

绘声绘色砥砺担当。“宝乐青山”银发讲师团成员周鹏程走进大场镇讲授《浴血宝山——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引导青少年以史为鉴、知史明理、学史力行。友谊路街道李振生讲述《陈伯吹老先生的故事》,少先队员戴妍菲生动演绎《一德大药房烈士徐国璋的故事》,老一辈深情讲述历史,新一代用心演绎担当。

原子星辉映照童心。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老同志邓振伦走进杨行中心校,以自身经历向一年级学生讲述艰苦奋斗历程。这堂特殊的“红色启蒙课”,从亲历者视角诠释“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与“奋斗”的种子。

银发青丝合颂华章。用红色旋律架起代际桥梁,大场镇举办“丹心向党歌盛世,青春接力送温暖”七一活动暨银龄音悦会。由老党员和“社区小先生”组成的“银龄青春合唱团”深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引导青少年在音乐党课中感悟党的奋斗历程。

多元活动,让红色基因“传”起来

宝山区关工委从内容出发,创新活动载体,厚植红色基因。通过戏剧节、老少同台故事会、老少共读书活动等,将红色火种播撒进青少年心田,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戏剧歌声浇铸信念。会同区教育局、区陶行知纪念馆、区教育局关工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举办“峥嵘记忆・薪火相传”——2025年第二届“行知创”戏剧节暨“红色故事我来讲”展演活动。通过为老党员代表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学生赠送“少年强则国强”等励志书法作品,由学生演绎红色经典剧目与歌曲,生动展现“五老”与青少年赓续血脉、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凝聚爱党爱国共识。

老少同台共话信仰。走进友谊路街道开展“大手牵小手,薪火永相传——红色故事我来讲暨家庭家风家教”活动。老少代表同台宣讲红色故事、宝山故事及身边榜样,以“演”传基因、以“情”燃理想,帮助同学们一片红心永向党,坚定信仰擎旗进。

书香浸润深植根基。杨行中心校关工委特别开展了“从石库门再出发”主题活动之亲子共读活动。友谊路街道关工委联合家+书屋、街道图书馆,组织48名青少年与“五老”代表结对共读。“五老”代表胡翔玲等人结合工作生活经历,深情讲述上海、宝山的红色遗迹故事,讲述祖辈家风家训,让红色基因在书香对话中生根发芽。

【关闭】

上一篇: 开学第一课,老少传承抗战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