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静安作为首部党章诞生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静安区关工委始终将这一宝贵财富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抓手,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探索具有静安特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路径。
用好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教育新品牌
静安区内遍布了106处重要的红色革命旧址遗迹和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载体。为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静安区关工委打造“静老红途”思政研学线路,引导全区广大青少年在红色文化浸润和红色人文行走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持续扩大红色教育的引领力和感召力,升级推出新时代“静老红途”2.0版。内容上持续优化,在原有5条核心线路的基础上,融入党建引领、城市更新等静安改革发展新成就之路,形成“5+N”动态更新的研学体系;形式上拓展创新,增加线上场景式体验,推出《出发吧 去静安》系列微视频,开发“静老红途”思政研学线路小程序,加强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推动红色文化广泛传播;实效上注重延伸,扩大红色研学覆盖面,同时突破地域限制,携手上海援疆巴楚分指,与新疆巴楚县共同开展“静安巴楚一家亲”静巴青少年手拉手线上线下共学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资源共享。
发挥“五老”作用 筑牢红色宣讲主阵地
近年来,静安区关工委始终将“五老”队伍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力量,构建红色宣讲矩阵。为讲好感人先烈故事、城市发展历程、模范先进事迹,招募熟悉党的历史、静安发展特色和改革变迁的老同志、党史专家、革命后代,组建“静老红途”红讲师队伍。依托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探索开展老少携手、薪火相传的“走、听、看、讲、议”等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情景演绎,创新培养“小小红讲师”,引导青少年在讲述中深化理解、接受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不移心向党、跟党走。
在组建红讲师队伍基础上,静安区关工委持续丰富红色宣讲模式。将“静老讲堂”宣讲团课程服务形式改版为“板块式分类、点单式预约”,实现与学校、街道(镇)、爱心暑托班等青少年课程需求的精准对接;拓展“一堂授课、一场展览、一部电影、一次征文”等多元化青少年宣讲形式,进一步增强红色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与区教育局、团区委等单位紧密合作,将“五老”宣讲深度融入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等时代新人的培养体系,形成银发团青共芳华的美好氛围。
深化课程融入 完善“大思政”育人模式
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静安区关工委将传承红色基因有机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推动红色资源与学校德育、美育、劳育深度融合,完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通过组建红色寻访小分队上门寻访老战士,以镜头记录口述历史,并进行多渠道宣传。同时,紧扣抗战胜利80周年、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等重要节点,举办“从石库门再出发”“画话小哪吒 努力成为光”等关心下一代主题活动、“国旗下成长”宣讲、《南京照相馆》等红色观影和老少交流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式、沉浸式思政教育深化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静安区关工委还联合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区少工委等单位开展红色场馆巡游、“重走来时路”等系列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教育课堂。
上一篇: 奉贤区关工委举办“红歌传薪 共忆峥嵘”老少共唱一首红歌赛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