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长宁区关工委,举行“党在我心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老少两代聚集一堂,交流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的体会,表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心声。这是一个纪念座谈会,更是一个学习传承会。在座的老红军代表,将要向大家介绍长征中的亲身经历。我们当代青少年一定要从革命前辈手中,接过闪耀着长征精神光芒的火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奋发前进,去争取新的胜利。现在,我以《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题,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
(一)长征是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1934年秋,为粉碎国民党蒋介石的围剿,北上抗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纵横11个省,行程2万5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和先期到达的红25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陕北。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长征中,红军进行战役、战斗近600次,解放县城100余座,冲破国民党军队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涉过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越数十座高山峻岭及数座终年积雪的大雪山,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克服了无数人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征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长征中,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和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创造了人间的一个个奇迹。正是这一个个的战斗奇迹,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长征的历史意义,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三)长征精神是革命和建设的不竭动力。
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今天,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指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
二、关于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学习、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广大红军指战员,在千难万险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坚强的革命意志,是由于他们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伟大长征精神的核心。我们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广大青年干部和青年学生视野开阔,有竞争意识,渴望自主,注重公平,这是主要的方面。但与此同时,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将个人的发展成才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合起来,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奉献结合起来,将当前的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使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在我们手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二)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具有一往无前的无私奉献精神。
长征路上,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天上有敌机,地面有沼泽。我们的红军战士,并肩挽手,奋勇前进,一往无前。尽管他们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并愿为此作出奉献和牺牲。这是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当前我们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作出奉献,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关心公益,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以服务人民为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我们仍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发扬红军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把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具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艰苦奋斗精神。
广大红军指战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在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的困难,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长征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现在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必须懂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异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同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困难,需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然,这不是形式上的再穿草鞋,再吃草根,而是要求思想行动上,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具有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长征的行列里,有年过半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还有少数民族同志;有身体强壮的,也有身体病弱的。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扶老携幼,生死相助,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这里举一个例子。在过岷山时,大雪弥漫,寒风怒号,一些同志倒下了。有位战士,年小体弱,又得了雪盲症,行动十分困难。班里的战友们发誓“决不让他掉队,就是背也要把他背过雪山”。高山缺氧,空气稀薄,一个人行走都气喘吁吁,再背一个人,困难可想而知。但红军战士就是凭着同志爱,阶级情,共同战胜了困难。这是长征精神的又一具体体现。要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凝聚才能发展,我们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坚强集体的团结拚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越来越证明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宝库,它的内涵十分丰富。长征精神也永远激励和鼓舞我们,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