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夕阳映陇南
发布时间:2008-07-21点击数:7653
一位与甘肃陇南地区非亲非故的老同志,从1996年起到他生命的终点2006年的十年时间里,以七、八十岁的高龄远涉陇南礼县,关爱西部教学、关怀有困难的儿童上学,他就是晚年发挥余热,致力于希望工程,关心热爱和支持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的工作,上海航天局原党委副书记、离休干部余仲舒同志。
播种希望 捐献建校
1996年10月,在参加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活动中,余仲舒了解到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的甘肃陇南地区,如今9个县260万人中还有6个县没有脱贫,其中3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学校破旧,儿童失学现象十分严重。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余仲舒写道:“这是难以接受的现象,我感到震惊和不安。”
余仲舒随即邀请有关同志到上海航天局机关离休干部党支部作介绍。当场有6位老同志捐赠1700元帮助陇南地区失学儿童。老余又与陇南地区驻沪联络处取得了联系,抱着“治贫先治愚”着力培养下一代的宗旨,选择礼县筹款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但经费从哪里来?余仲舒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一个小女儿患病、小女婿待岗在家。但他想到的是礼县的孩子,首先把在美国的侄女寄给他的生日贺礼1000美元兑换成8000元人民币捐献给了14名失学儿童。
1997年春节,余仲舒主动与经济效益较好的上海汽车空调器厂董事长李文祥同志谈了此事,使李董深受感动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经公司董事会、职代会讨论通过,决定出资30万元。根据礼县县政府的安排,选择了盐官镇的新合小学,建成了盐官希望小学教学大楼,为陇南教育事业出一份力量。
关爱教育 美誉陇南
盐官希望小学的顺利建成对余仲舒来说办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他并未停止关爱教育的脚步。他认为“对西部教育的支援不应只停留在筹建一所校舍,还应当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予以帮助”。为此,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一是实地调研,明确目标。1999年5、6月和2001年9月、10月间,老余第三次、第四次奔赴礼县进行调研考察,与校方一起制定教学规划,落实办学措施。他走访当地中小学、学区领导和镇政府,召开社会贤达会、家长会、老师座谈会。1999年在盐官希望小学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和教师、学生谈话150多人次,仅与学校领导班子座谈就有5次以上。他认为,学校的校舍在当地是一流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应该是一流的,要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他的想法得到了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支持,要把盐官希望小学定位为“窗口”学校,使其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前瞻性和示范性作用。
二是培养师资,来沪取经。老余1997年5月从礼县考察回沪后,即与上海一师附小校长、全国中小学教育理事会副会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的特级教师倪谷音联系并登门求教,倪校长给予了热情支持,愿意为希望小学教师免费培训、提供示范课录像资料、赠送《我和愉快教育》一书50册,还表示愿意去礼县考察讲学。
余仲舒同志还先后邀请礼县教委副主任、学区校长、小学校长和教师10批30多人来沪取经。他和老伴(也是离休干部)、小女儿和女婿不厌其烦地热情接待。为了节省对方住旅馆费用,老余就把老师们安排在自己家中食宿。
三是捐款捐物,关爱备至。余仲舒同志还先后个人捐款4万多元,资助23名失学儿童,连同其他同志和单位共计30多万元,帮助83名儿童上学读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余仲舒与有关方面联系捐赠事宜:徐汇区教育局赠送电脑10台和图书资料;乌南幼儿园赠送教学用具、玩具等;上海航天局807、812、813研究所提供电脑6台、电视机、投影仪、文体用品等共达2吨重的教学器具和儿童读物。
......
2001年国庆、中秋时节,余仲舒同志已80高龄,作为礼县盐官希望小学的名誉校长,他仍时刻牵挂着礼县的孩子们。他坚持由小女儿陪同又踏上了西去的列车,随身带去了200多只中秋月饼、糖果。为了不给师生们增加负担,他不抽学校一包烟,不喝学校一瓶酒,不白吃学校一顿饭。
2005年底,余仲舒同志病重住院。盐官希望小学的师生们得悉后纷纷表示要来上海陪他治病,多次被老余家属劝阻,有位被老余救助过、现已读高三的同学在给余仲舒同志的信中写道:“余爷爷,我请求您让我来看一下您吧,我不想……成为我心中的遗憾。”
在老余病重住院期间,他仍然关心着那些孩子们,先后委托家人给有困难的、或将要考大学的同学每人寄去1000元。
余仲舒同志热爱孩子、关心教育、支持希望工程的精神与陇南山脉长存!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风范如同黄浦江之水长流不息!
【关闭】

上一篇: 参与三区融合,拓展工作范围,服务中学教育

下一篇: “关于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学英雄少年,为奥运添彩,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暨留言活动的通知”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