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从微观到宏观,论述了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其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认识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学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对象,学校与社区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阵地。广大青少年平时读书在学校,生活在社区,一年中还有170多整天生活在社区。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如何向社区延伸,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如何向学校延伸,学校与社区如何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它启示我们,一方面强调全党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这是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强调依靠关心下一代等社会组织,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各界来支持、关心学校工作,这是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保证。
实践告诉我们,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至今仍然是个有待探索的难点问题。难就难在学校关工组织和社区关工组织分别属于教育系统和行政系统两个不同的系统,学校关工组织的工作对象为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社区关工组的工作对象为众多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和社会青年,也就难免有不同认识、不同要求,也就难于统一组织协调工作。总之,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开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开创全党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的重大课题。
二、从本市本地区的“三区联动”关工组的成功典型,探讨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普遍性要求。
近年来,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对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章程和提出要求,并已编印成册。寒暑假期间,街道关工委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关心下一代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评比表彰,并提供各种服务。更为突出的是,五角场街道于2006年3月,开展“一二五”工程(即一所中学校区-三门中学、二所大学院区-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两个学院、邻近的五个居委社区),成立五角场街道北片“三区联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组(以下简称为三区联动关工组)。在此基础上,街道宣讲团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和居民区实行网格化结对,宣讲团12位成员分别与8所中小学及其邻近的32个居民区结对。现在“一二五”工程发展到“一二六”(再增加邻近的一个居委)工程。
“三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门中学近年来先后获得上海市和杨浦区各种荣誉称号,并先后获得杨浦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门中学的中考成绩跨入区初中先进行列。国权北等居委会也获得了市文明小区和杨浦区暑假活动先进、街道先进居委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财大居委团支部获得市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老同志席与齐、吴杏云也先后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荣誉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仓喜卿受到街道多次表扬。实践证明三区联动关工组确实是一个成功典型,
但是,杨浦区建立“三区联动”关工组有其特殊性,因为“三区”地点临近,老同志资源丰富。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校区与社区二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如何进行,这涉及到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必须把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合起来,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我们试图分析总结“三区联动”关工组的典型经验,以此解决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普遍性要求。
(一)整合认识,联动要联“识”
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战略意义,学校与社区领导要有充分的、统一的认识,这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尽管学校与社区关工组织分属不同系统,学生也分散在不同学校、不同社区,但是为了全党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共同目的,两年多来,三门中学、两个大学学院、六个居委都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为大事来抓,团结合作如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三区联动关工组的成功实践,形成互动互利局面,大家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性的认识更深了,使命感、责任感更强了,积极性、自觉性更高了,自身建设更加强了。居委干部反映,过去把青少年看成“小居民”,现在看为“国家未来接班人”;大学老师反映:“大学生就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既是被关心的对象,也同样可以去关心别人。”
(二)整合组织,联动要联“组”
三门中学是新建学校,在中学退休老校长席与齐的帮助下,于2004年9月成立了关工小组,成员不仅有三门中学党政领导、老同志代表,还有邻近三个居委的党支部书记。三门中学关工小组经常召开学校、社区、家长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由于配合得好、落实得好,这里的青少年学生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而有益的假期。2006年3月,在席与齐、吴杏云等老同志推动下,五角场街道北片三区联动关工组成立了,成员有三门中学领导、两个大学代表、街道和五个居委领导、老同志代表。实践证明,这种学校与社区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的组织体制上的联动形式,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动员、组织和协调作用。
三门中学关工小组不仅吸收邻近居委代表参加,还扩大到有大学代表参加,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也提升了科学文化含金量,而大学把邻近中学、社区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既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对象,又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参与者,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实质上,“三区联动”是学校校区与社区两区联动的延伸,能充分发挥本地区丰富教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只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联动式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无论是学校与社区联动,还是“三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体制,都是必要和可行的。
实践证明,学校、社区、老同志各方面有必要都要让有热心、有奉献精神、有一定能力的同志成为关工组织的核心力量。
(三)整合资源,联动要联“才”
充分整合人才资源,这是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标志,一方面要整合学校离退休人才,一方面要整合社区人才。居委是社会基层组织,与所在地的交警、民警、医院、部队、环保部门和假期到里弄来实习的大学生都有密切联系,居民区内也是各种人才聚居之处,蕴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三区联动”关工组发挥它的组织优势,就更能就地就近发挥人才优势。
如,2007年2月寒假期间,关工组开展“访前辈、寻历史、话未来”的“觅宝、访宝”活动。在国权北、财大、国定等13个居委会内觅到了十二位“宝”,他们中既有导弹专家、环保专家、老音乐家、人民代表,又有献身革命的老干部,既有离退休老同志,又有在职人员。三门中学100多位同学和带队的团员老师来此地“访宝”,与前辈面对面亲切交谈,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学到了书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三门中学把“访宝”记录和感受编印成册,作为教育学生的宝贵资料。
(四)整合机制,联动要联“制”
“三区联动”关工组由于建立了联动体制,所以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1、共建机制
从2006年“三区联动”关工组成立以来,共建机制即已启动。在2008年3月三区联动关工组成立两周年之际,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五角场街道分别与三门中学正式签订了共建协议,举行了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三区联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与三门中学共建环保教育特色学校。两年多来,在三门中学开展了三次科普讲座、四次科普活动。王洪涛博士向全校师生作了《环境污染与人的健康》报告,深入中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环保。2007年,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一批党员学生到三门中学指导中学生完成《活性炭吸附净化染料废水模拟试验》,中学生在“亲眼看、亲手动”中,增长了知识,享受了快乐。同济大学环境学院还利用其国内环境学科“五星级学院”的优势,敞开国家重点试验室和教学实验室的大门,让三门中学的学生参观,开阔了学生视野。
从2006年开始,财大经济学院学生与三门中学举办 “大手牵小手”系列主题活动,就挫折、追求、友谊、学习、感情等等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交流。经济学院优秀研究生与三门中学的一些困难学生结成“一帮一”学习小组,一位留学回来的研究生主动与一位英语学习困难的中学生结成对子。经济学院的十名学生还深入三门中学民工子弟班帮助开展教学活动。各种结对活动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2、长效机制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学校为主,社区配合;在寒暑假期间,关心下一代工作以社区为主,学校配合,既分工,又合作,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可持续性地进行。在假期工作中,三门中学、居委会领导、家长与老同志代表组成联席会议,大家共同商讨假期计划,交流经验,总结评比。三门中学派出社区辅导员、开放场地、向居委提供学生名单、给家长写信、给学生设计亲子方案等。这些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杨浦区不少居委会都已组织青少年假期活动,但在“三区联动”关工组的组织领导下,假期活动更发挥其优势,更丰富多彩。其假期活动内容、方式体现以下特点:
(1)时代性。各居委会以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纪念建军八十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迎奥运、抗震救灾等为主题,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活动。
(2)教育性。居委会邀请民警、交警、部队、医院单位的代表对学生进行安全交通教育、青春期教育,军营参观活动。
(3)公益性。居委会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卫士”、“小安全员”、“小小啄木鸟”等公益活动。
(4)文体性。以娱乐体育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寓教于乐。如有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录像;有“魅力之星”系列活动;有“知荣辱、讲礼仪、迎世博文娱会演”;有老音乐家刘德伦指导举办的“小小音乐会”;有“迎奥运、抗震灾诗歌朗诵会”;“包饺子亲子活动”。还有乒乓比赛、艺术体操评比;“迎奥运”弄堂运动会等。
3、优化机制
(1)因地制宜,就地取才。“就地取才”是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明显的优越性。由于三区联动关工组充分了解本地区内人才资源情况,因此挖掘本地区内人才资源潜力是很大的。例如:为了宣传改革开放30周年的巨大成就,就请本地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居民现身说法,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本地区以至本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吸收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长代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2)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假期活动中,三门中学派遣老师担任社区辅导员,协助社区开展工作,并开放学校场地,提供教学设备。五角场街道敬老院也为居委假期学校活动提供会场。席与齐、吴杏云两位老同志两年来不仅在三门中学宣讲,还在假期中轮流到各居委宣讲。老音乐家刘德伦不仅在自己居住的居委教唱,还为别的社区居民服务,不仅教成人,也教小朋友。区消防队为六个居委的居民表演节目。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了教育的效果。
(3)各具特色,互相促进。各居委每次假期活动都有详细计划和日程表,每周都有一、二次活动,都各具特色。今年暑假,各居委发挥各自的优势,如,开展学唱迎奥运、抗震救灾歌曲;搞节能减排科普小制作、小发明;召开抗震救灾诗歌朗诵会;教爷爷奶奶上网学电脑等特色活动。
三、从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系统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日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系统是普遍存在并发展着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也不例外。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便成为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内在要求,也就成为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内在要求。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个属于社会的教育系统,按“大系统”分,即按“大教育”理念分,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要素。强调全党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便是从“大教育”理念出发的。强调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便是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按照学校与社区联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普遍性要求组成的新系统,实际上是学校关工组织和社区关工组织组成的新系统,按照“一二六”工程组成的“三区联动”关工组实际上是一个中学、二个大学学院、六个居委的关工组织组成的新系统。由于从认识上、组织上、资源上、机制上联动,这个新系统的整体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组成部分与社会环境之间就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发生良性互动的关系,从而形成优异的结构、产生优异的新质、优异的功能,这就使得整体化原则——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总和,发展为现代系统工程中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整体化原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总和,“三区联动”关工组之所以有如此的凝聚力、生命力、战斗力,奥妙就在于此。
在“三区联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老同志们担任了联络员、政治宣讲员、业务辅助员和党团组织员。为筹建关工组织,席与齐、吴杏云上下左右联系,费了很多心血。席与齐老同志为推动关工工作写简报、写总结近20篇;吴杏云老同志为“觅宝、访宝”活动多次“三顾茅庐”。近年来,席与齐老同志为三门中学学生作过《龙华二十四烈士》、《日军在沪东的暴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八荣八耻》等十多个不同内容的专题报告;吴杏云老同志为三门中学班主任开设多次专题讲座。席与齐、吴杏云两位老同志还帮助学校多名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入了党,同时分别深入一个民工子弟班为关心教育孩子尽心尽职。仓喜卿老同志也帮助一位积极分子入了党,并帮助学校教工团支部,使之成为先进团支部。如果没有老同志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有老同志发挥核心作用,要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是很难的。(对原文有所删减)
(课题组成员:王平、席与齐、吴杏云、胡银亭、黄翔峰、贺贝贝、郭嵩、王炳生 执笔人: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