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见证伟大祖国的历史变迁

市文史馆退休干部  沈祖炜

我与新中国同龄,出生于上海解放后、开国大典前。匆匆走过的70年,我目睹了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建设国家的激情岁月,感受了国家发展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更亲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我逐步成长。我从事过学术研究、当过公务员,综合一生的见闻和体验,我对新中国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理性认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曾几何时,在西方列强面前,古老的中国显得那么羸弱、衰败,坠入了任人宰割的苦难深渊。弹丸小国日本肆意侵华,竟使偌大一个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之忧。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侵略者和反动派,宣告了贫弱旧中国的彻底终结,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站起来了。建国初期的朝鲜战争,我们与头号强国美国叫板,打出了新中国的威风。1962年,在国内经济特殊困难的时期,一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捍卫了西南边境的安全与稳定。1970年,中苏边界的反击作战,煞止了当时苏联控制中国的野心。1978年,我国刚刚从文革混乱中走出,一场中越之战不期而遇,但是中国军人以行动宣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意志。从总体上说,新中国的70年,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等全方位的努力,争取到了以和平为主的外部环境,并且锻造出中国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这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一大原因。

竭力促进祖国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追求国家的统一,尽管历朝历代在制度安排或治理方略上都有过不少建树,但是总是留有诸多缺憾。在大一统的表象下,地方诸侯割据、山大王林立其实也是常态。进入近代,更是边疆危机频发、军阀割据屡见。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举消除千年匪患,结束地方隔阂,成功地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保留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又形成民族大团结的统一局面。这是举全国之力,办好中国大事的优势所在。随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程更是稳步推进。只有台湾暂时偏据一隅,有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近代以来,外部因素的刺激促使中国市场开始发育,但是由于工业化水平太低,从商业化程度和商品流通量来考察,市场发育尚不健全,分布也不均衡。新中国建立以后实行计划经济,虽说工业化也得到一定进展,但也使市场发育受阻。不过,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又重启了市场发育的进程。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让中国获得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力和效率。沿海城市、经济特区蓬勃发展,内地经济也日趋繁荣。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当然不在话下,而国企改革则促使了国有企业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今,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房地产、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交易更加便捷,凸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与国际接轨,引领全球化潮流

自清末洋务运动起,国人就逐渐知道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1872年第一批官派学童留学美国,而后陆陆续续有大批青年人留学欧美、日本,以及苏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是第一步,先进的思想文化,以及制度文明,也是需要吸纳的。当下的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努力,外贸、外资、留学、旅游、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各个方面都以“与国际接轨”为标准,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是学人之长,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我们更加开放,更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一切人类文明的精华采取“拿来主义”的包容态度。我们赶上了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从而获得了发展的优势。倒是那些叫惯了“全球化”的欧美国家,却出现了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

回望新中国走过的70年历程,恰如“长风凌空,鸟瞰万里河山壮阔;时空穿梭,纵览百年沧桑巨变”。这不是个人经历所能概括的,但是自己的切身体验确实也是这一伟大历史变迁的见证!

发布日期:2019-08-01 05:26:08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