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从事丝虫病现场防治研究的回忆

上海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退休干部  史宗俊

1953年夏,我从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第二届寄生虫学高级师资进修班结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1954年哈医大成立寄生虫学教研室)任寄生虫学助教。1961年,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分配到丝虫病研究室工作。几十年来,除了曾被调往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工作10年(19711981)外,其余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从事丝虫病现场防治研究。回想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一、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北部疟疾暴发。1963 年,我所在疟疾研究室刘吟龙教授等准备在吴兴县(现湖州市)开展疟疾防制实验研究。当时,疟疾防治试点工作组设在妙西公社卫生院,虽然已经借用了卫生院可腾出的房子和家具,但我们去后,卫生院还是无法安排住宿。于是我们就提出,晚间我们就用疟疾防治试点工作组的桌子拼起来当床,白天用小学生桌椅来摆放显微镜。

当时,在吴兴县妙西公社有11个生产大队和1个镇,人口近万人。从7月份开始,只要天不下雨,晚上我们就要到各村进行采血工作。远的村子光是往返路程就要走一个半小时,一般都要到凌晨1点多钟才能回到卫生院。回来后,用冷水擦擦汗、洗洗脚,拼好桌子、挂上蚊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我们把血片溶血、固定、染色、镜检。就这样,在两个多月中,我们在全公社抽样调查了 2000多人。

二、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

在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工作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的时候,作为参与中央血防办工作的我,当然渴望能一直参与丝虫病防治工作,然而事与愿违。

19715月,我被安排到“北京医疗队”,去湖南省沉江县洒湖山区搞血吸虫病防治和医疗队工作。同年11月,又被调往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直到19802月调回寄研所,历时将近10年。在我56岁的时候,重新回到了丝虫病防治科研工作战线,我由衷地感到幸福!

一回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我就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去查阅国内外文献、收集资料。根据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丝虫病防治进展情况和国外防治丝虫病的经验,我认为此时丝虫病防治科研工作应着力解决防治后期丝虫病传播规律问题,研究制定消灭丝虫病的策略和措施。于是,我提出了两个课题,一个是到现场研究低密度微丝坳血症者的传播作用,另一个是丝虫病传播闭值的研究。1981年,经商量选定在浙江省德清县红星生产大队进行课题研究。鉴于常规末梢血检低密度微丝坳血症者容易被遗漏,我们决定采用当时普遍认为丝虫病血检诊断最为敏感的1ml静脉血薄膜过滤方法。但采静脉血群众不易接受,与生产大队干部商量,他们建议作为抽血补偿,每人发半斤白糖再加上宣传,接受采血的人就会比较多。就这样,在德清县委、县政府,红星生产大队的支持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科研任务。

回顾我参加丝虫病防治与研究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当我国于1994年宣布全国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并在2006年向世界卫生组织申报我国已消灭丝虫病时,我和同事们为能参与这个过程,为改善中国人民健康、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曾做出的努力而感到无比欣慰!

发布日期:2019-08-10 05:41:19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