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我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成长

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  蒋雪顺

1949101,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次年3月,我出生在松江殷家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可以说,我是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从小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熏陶和党的教育培养。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深深感到,是党和祖国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

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加上地处农村,环境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较差,十岁之前可以说是大病三六九,小病天天有。尤其是十岁那年,我得了比较严重的伤寒症,又缺钱医治。当生产队领导知道后,从生产队公用资金中借给我家20元钱让我父母把我送去医院治疗。当我被送到公社卫生院时,我的血液已经开始凝固,静脉输液根本输不进去,后通过肌肉注射才把药物送进我的体内。在医生和护士的奋力抢救下,我终于得救了,并且根据我家的经济状况,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所以说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生产队领导和众多乡亲帮助关心才有了今天的我。

党组织推荐我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69年底,在大队党支部的推荐下,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人民解放军。经体检合格后,我终于穿上了绿色军装,登上了西去的列车,走上了从军之路。第一站到达了甘肃武威地区,应征入伍于空军某特种部队。在那里接受了新兵训练,进行了“二忆三查“。一个月后,又奉命调到了新疆的另一个部队,驻扎在天山北麓。那个地方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生活环境,都是相当艰苦的。由于天山山脉之隔,南北空气不流通,因而是一个四季不分明的地方。每年下雪下到五月底,九月底又开始下雪,真可谓是“雪天雪地”。“地上不长草,天上不飞鸟,风吹石头跑,一年四季穿棉袄”,这首打油诗是那个地方的真实写照。

在那里,不仅长年累月吃不到肉制品,而且蔬菜品种少得可怜,可谓“顿顿如此,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我们部队还有三个连队驻扎在中苏边境的山顶上,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到了冬季一旦大雪封山,几个月甚至半年多收不到书信,看不到报纸,天天守着孤独和寂寞。尽管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我们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儿女,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和职责,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在部队的五年多时间,除履行日常的军事任务外,先后经历了“九、一三”特大事件的安全保障等重大任务,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扬。19726月,部队党组织吸收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党组织培育我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1975年,我退伍返乡。返乡后积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不久被公社宣传部门抽调到公社放映队工作;1976年,被公社党委抽调到城东的市工作队工作;1978310日,松江县调整公社规模,我又被分配到新成立的高桥人民公社(后改为车墩人民公社、目前为车墩镇)工作,先后在公社机关、乡政府机关工作十多年。这十多年间,我根据公社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我被录用为国家干部;198910月,我又被调入原松江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深深感到,是党组织的教育,祖国的培养,使我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而如今我已快七十,在有生之年,我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

发布日期:2019-08-19 21:47:43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