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一碗红烧肉

松江区文广局退休干部  尹军

回首往事,父亲在部队,我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65年前在乡下。至今,仍记得母亲说过的话,只要考出好成绩,就烧红烧肉奖励我。所以,在乡下生活的日子里,一年中除了大年三十外,只要考出了好成绩,母亲就会兑现承诺,让我美美吃上一顿红烧肉。

1965年随军后,几经辗转,最后迁居松江,住在莫家弄30号部队家属院。那时候,物资短缺只能计划供应,许多商品凭票购买。如,买米凭粮卡,买油买布凭油券布票,买豆腐凭豆制品票,买肉当然也不例外。记得莫家弄口有个肉店,若是想吃猪蹄或猪腰子,就得一大早去排长队购买。父母顾及三个儿子正在发育长身体,不仅每月要烧一顿红烧肉给我们吃,而且每周都会买点肉改善生活。母亲精打细算,一不切块,二不切片,而是切成一根根肉丝,与其他蔬菜一起炒。别说,加入肉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香喷喷地吊人胃口,愈加诱人想美美地吃上一顿红烧肉。

好不容易等到吃红烧肉的那一天。家里五口人,就算母亲舍不得吃,一人两块,就是八块。而且母亲每次烧红烧肉,总要另外留上一小碗,以备下顿烧“肉卤蛋”或海带烧肉。所以,说是一碗红烧肉,其实只有大半碗。有一次,我把碗橱里的一小碗红烧肉偷偷吃个精光。母亲帮我隐瞒实情,对两个弟弟说,怪她没有关好橱门,让馋猫钻了空子,弄得两个弟弟既失望又无语。

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为适应市场供不应求的消费趋势,各乡镇生猪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如,小昆山、华阳桥等地都建起了较大规模的种猪场,生猪品种也由解放后的苏白猪变为瘦肉型杂交猪。时至1996年,松江县年瘦肉型肉猪上市已达8万多头,吃碗红烧肉都很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退休之后,看电视的时间多了。电视上有种说法,一个人一周享用“拳头”大小的肉就足够了,而且不提倡多食“红肉”(猪牛羊肉),倡导食用“白肉”(鸡鸭鱼肉)。对于“红,白”肉,我有自己的想法,想着过去吃肉是多多益善,现在吃肉是一种享受和怀念。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红烧肉也是儿孙们所喜好的滋味。如今,早已没有过去想吃红烧肉,望眼欲穿、馋涎欲滴的渴望了,但美味的红烧肉常常会入梦,且有如梦非梦的故事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记得著名书画家程十发身前喜欢吃红烧肉和松江猪头肉。我不知道红烧肉和猪头肉与艺术家的内在涵养和气质是否有关,我只知道我与一碗红烧肉的故事,与祖国的发展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首往事,过去渴望吃上一顿红烧肉,如今国富民强,吃什么已有许多讲究。生活富有了,追求生活品质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是这样越感恩我们的党,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便是抚今思昔,一碗红烧肉,令我有了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无穷回味。

发布日期:2019-08-19 21:52:03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