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我的高考 我的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退休教师  裘兆泰

我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六六届高中生。1966年夏,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我和我的同学都摩拳擦掌做好了迎考的准备。我自己觉得我基础不错,又一直喜欢数学,因此很早就确定了心仪的目标:第一志愿复旦数学系,第二志愿哈军工军事数学专业,但事与愿违……

1977年恢复高考,我终于如愿进入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学习(当时名为长沙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1994年秋转业回到上海,进入交通大学数学系工作。                                                                                            

曾有好几次学生问我:裘老师,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与你们当年读书时的大学生有哪些不同?我对同学们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诸如,都是热血青年,都有家国情怀,都同样勤奋好学,都同样有自己既定的目标和美好的理想,这是八十年代青年与当代青年的共同点。但是,七七级(包括七八级)确实有不同一般的鲜明特点: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时在同学群中叫响着一个口号:知识改变命运,青春奉献祖国!这也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理想和追求。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封闭的国门打开,我们看到了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深切感受到再不奋起直追就要被淘汰。“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号召,更是激发了我们胸中的激情。我们从心里感到,这一使命已经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我们一定要有所担当!四十多年过去,再回首当年往事,更觉得这是一段难得的人生阅历。正是在大学阶段,我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奠定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年我所就读的国防科大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七七级同学中,现在已有三位成为部队军级干部,也涌现出多名全军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而更多的同学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和技术部门的领军人物,或者是某一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尽管大家遍布在各地,工作在不同岗位上,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但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

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果没有党的政策引领,如果没有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个人再有抱负再有才华,也是没有机会得以施展发挥的。

四十多年过去,往事仍记忆犹新。写下上面这段文字,既是对当年情景的回顾,也是对如今在校大学生朋友的期盼和祝愿:愿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砥砺奋斗有所作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愿同学们将自己的志向与理想融合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知识才能贡献给祖国,服务于人民!

发布日期:2019-08-27 03:45:51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