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八十春秋

上海师范大学退休教授  杨德广

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度过了八十个春秋。经历了遭外敌侵略、饱经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祖国,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祖国,经历了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祖国,经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祖国。每当想起“我的祖国”,我思绪萦绕,感慨万千。

我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一直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父亲在日本人办的工厂里做工,受尽打骂折磨。我七八岁就下地劳动,上山砍柴、挖野菜,我的双胞胎妹妹出生一个多月因养活不了被送出家门,我的同胞弟弟两岁时因母亲没有奶水活活饿死。年幼的姐姐、哥哥每天跟着父母起早摸黑地劳动,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这是为什么?父母亲都是文盲,满肚苦水、无处倾诉,忍气吞声、茫然无措,经常说“我们家命不好,命苦”。母亲因积劳成疾,43岁就离开了人间,当时我年仅10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上了中学、大学,才知道家境贫穷不是“命不好”,而是我的祖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沦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社会制度不好,是“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人民身上。

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我的祖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再任外国列强宰割和欺凌。19608月,我从南京来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时,身上仅带了3元钱,肩上扛着旧麻袋。上大学时虽吃饭免费,但每月零用钱仅靠3元钱的乙等助学金。因买不起鞋子,经常赤脚在煤渣铺的跑道上长跑。

1978年到2012年的改革开放阶段,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先后在五所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工作过。担任过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高教研究所所长,担任了16年的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大河有水小河满”,伴随国家的富裕,我家也富起来了,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买了新房、有了积蓄,两个孩子读了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全家人住在一起,过着幸福、和谐、美好的生活。退休了,我最纠结的是如何继续为祖国做点贡献。于是我决定做慈善公益事业。我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讲课费、书稿费100万元,并卖掉一套房子共300万元,捐赠给我的三所母校,用于帮困助学,每年有300名学生受助。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号召,我又筹集了200万元到西部地区资助贫困小学生营养午餐,五年内有4000多名小学生受益。2016年以来,我将物质扶贫转向教育扶贫、人才扶贫,创建了“阳光慈善基金”,在12个西部地区设立“阳光优秀生”奖学金,奖励“家庭困难、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立志报考大学”的贫困优秀生,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受助。

目前,已有200多位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阳光慈善帮困助学”队伍。我将退休工资的一半用于帮困助学项目,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房子和钱留子女?我说留给子女是锦上添花,价值不大,帮助贫困生是雪中送炭,更有价值;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以实际行动投入“脱贫攻坚战”,做战斗员,而不做观察员、评论员。我做了一点慈善工作,祖国给了我很大荣誉,受到党和政府部门的表彰,被评为“上海市慈善之星”“中华慈善楷模”“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我感到很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

八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祖国从黑暗到光明,从贫穷到富裕,从弱小到强大的沧桑巨变。我伴随祖国前行,我深深地爱我的祖国。只要我生活在祖国母亲怀抱下,就要为祖国发展强大,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发布日期:2019-09-06 03:11:59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