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从放牛娃到摄影家

奉贤区委办退休干部  俞林泉

1949326日,我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伴随着祖国的成长,我从乡村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摄影家。对艺术的向往,可追溯到少年时代。那是母亲的一次获奖,萌生了我心中的艺术幼芽。

上世纪50年代末,我的母亲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曾被当时的人民公社评为“劳动能手”,获得一副奖状。母亲很珍惜这份荣誉,把奖状挂在家中的泥墙上。当时我就想,如果哪一天能挂上一幅画,那该多美啊!由于家境贫寒,对我这样一个放牛娃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

记得小时候,我一边读书,一边放牛,放学后常常牵着牛,让牛吃着烂泥小路旁的青草,自己在旁边做作业。那时,国家还很贫穷,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每年的年终“分红”(年终分配)自然是农家所期盼的,然而年终分红留给我童年的记忆是辛酸的,也是难忘的,因为数额少的可怜。那时的我,连学费都付不起,哪有钱再买画挂在泥墙上啊!对艺术向往的种子,只能深埋于我的心底。

后来,在党、政府和学校的关怀下,减免了我的学费,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之后,我参了军、入了党、提了干。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学政治、学文化、学军事、学摄影。转业地方后,我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参加摄影函授学习,聆听专家摄影讲座,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我拍摄过祖国的高山大海,拍摄过人民的莺歌燕舞,拍摄过都市的繁华景象,也拍摄过农村的田园风光。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有幸走进了摄影的艺术殿堂,先后加入了上海艺术摄影协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为了一名摄影家。

每每我按下相机快门,听到“咔嚓”声时,就仿佛听到祖国母亲脉博的跳动声,听到祖国前进的脚步声,听到人民群众的欢呼声。

我拍摄的艺术照,是我对文化生活的有形记录,是我对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心中永远的艺术梦影。这些艺术照,有的在中国、上海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展中入选或获奖,有的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刊登,有的被编入各类图书。2018930日,《奉贤报》以《光与影的艺术世界》为题,对我拍摄的艺术照作了整版介绍。有朋友品读后赋诗一首:朦胧美中藏高雅/疑是套色木刻画/缤纷景物入镜来/艺术风格成一家。

我把拍摄的艺术照,赠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分享摄影艺术的快乐,分享国泰民安的快乐。我还把拍摄的海湾女子民兵哨所女民兵们巡逻的艺术照,连同登载艺术照的报纸、杂志和图书一并赠送给海湾女子民兵哨所。其中,反映女民兵们巡逻的一幅《巾帼英姿》艺术照,在2014年上海国际摄影节上,入选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和浦东新区文广局联合举办的《共和国同龄摄影家“向祖国致敬”作品展》。

改革开放后,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现在,我家的墙壁上挂满了我拍摄的艺术照。那一幅幅艺术照,不就是一幅幅艺术画吗?它圆了我少年时代的艺术梦!由此,我感悟到:一个人可以没有功名,没有财富,但不能没有梦想。因为只要有了梦想,心中的艺术梦就会像彩霞一样灿烂,一样美丽!

我深爱着的伟大的祖国,我会一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你实现“中国梦”的倩影!

发布日期:2019-09-16 22:21:22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