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家
虹口区机关退休干部 张延敏
我出生于上海解放前,应该说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
一
我的父亲在我一周岁时,因白血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失去了顶梁柱的家,仅靠耳聋又不识字的母亲拉扯着幼小的我和两个哥哥勉强度日,常常是有了上顿不知道下顿。面对风雨飘摇的家,任凭再坚强的母亲如何辛劳,也不知道我们这个家的明天如何是好?
那时恰逢浙江老家农村土地改革,母亲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带着我们三兄弟将户籍迁回浙江慈溪山区,准备通过务农来维持生计。由于老家田少人多,他们不愿接受我们城镇户籍。苦撑半年后,我们不得不将户籍又迁回上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请人代写了一封求助信给市政府办公室,把家中的实际情况反映给领导。
当时的上海,百废待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也是普遍现象,但是幸运之神突然就降临到了我们家里。没过多久,市政府就派人来我家了解情况,经过调查核实,确定我家失去了经济来源,无法正常生活。于是按月发放定额困难补贴。这项重大解救措施重新让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又充满了希望,母亲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那时的我还小,只记得坚强的母亲眼睛红红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从我懂事起,听母亲讲得最多的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的家。”
二
母亲虽然是个文盲,但她很注重我们三兄弟的学习,经常勉励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为此,大哥十九岁就离开母亲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我与小哥分别考入上海市虹口中学与华师大附中学习。
1969年3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江西省井冈山永丰县插队落户,母亲积极支持我到艰苦的农村去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9年,按政策返回上海,被分配到虹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科工作。母亲为我高兴,但她一再告诫我:“没有国,就没有我们家!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为小家谋私利。”在老科长的带领下,我牢记母亲嘱托,正确处理好国与家的关系,维护好国家利益,从未谋取私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得到基层与部门的赞誉,兑现了母亲的叮嘱。
六十五年来,母亲的生活费一直由政府照顾,从未间断过。2016年,九十六岁的老母亲在临终前还反复念叨:“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这个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也70周岁了,更能理解没有国就没有家的真正含义,我十分感谢共产党与新中国对我们一家的关怀与培养,我一定要把这个理念传承下去,告诉我的后代们: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家!
发布日期:2019-09-27 21: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