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离退休干部网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

追寻航天梦 我和祖国共翱翔

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退休干部  张宝龙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70年里,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如今已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1949年出生在上海,作为共和国同龄人,亲身经历了祖国在各方面的变化,也为自己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197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从事航天仪器设计与研制工作。至今我从事航天科研工作已42年,承担过多项国家重点航天工程。所研制的仪器设备在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神舟三号飞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实践十五号卫星、云海一号卫星等航天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在负责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高精度扫描器的研制过程中,解决了高精度扫描器中铍扫描镜的动平衡设计、计算和校正技术。高精度扫描器中有一块长轴290毫米、短轴210毫米、厚度25毫米,背面为减轻孔、正面为光学面、45度安装在旋转主轴上的椭圆金属铍扫描镜。在7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在我国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我用手工计算的方法把这块铍扫描镜的动平衡设计与计算完成,并成功应用在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上。而后,又解决了高精度扫描器超高真空环境下长寿命工作的轴承润滑、高精度转速稳定度的控制、金属铍扫描镜的制作以及发射时力学环境适应等关键技术。

在高精度扫描器的研制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884月,高精度扫描器在遥感系统真空红外定标试验中发生了停转。为了搞清楚高精度扫描器在真空罐中发生停转的故障原因,连续三昼夜进行了大量分析工作;并在真空罐外根据分析,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排查工作;经排查,判定为外部异物卡滞原因导致高精度扫描器停转。打开真空罐检查,确认为外部异物卡滞,去除外部异物后,高精度扫描器运转正常。此次故障,由于分析充分、判断准确、解决及时,未影响整星进度。

1988年至2002年,共有4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入轨,有8台高精度扫描器在轨运行。2002515日发射的风云一号D星高精度扫描器在轨连续运行15年,性能指标达到了在轨运行的世界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已作为世界气象卫星组织的值班卫星,正在为我国与全世界的气象业务服务,造福于人类。

1996年至2017年,我承担了神舟三号飞船载成像光谱仪,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高精度扫描器、消像旋转装置,实践十五号卫星光电组合仪器和云海一号卫星红外扫描辐射计扫描器的研制任务。在此期间,共有14台件仪器发射入轨。

2002325日,神舟三号飞船、运载火箭500吨燃料加注完毕,发射进入倒计时8小时,我奉命进入发射塔架最高层岗位,准备发射前吹高纯氮气装置测试仪器的撤收工作;发射进入倒计时2小时,我在发射塔架最高层撤收完毕,发射进入倒计时20分钟,在发射塔架上的所有人员,撤至发射阵地安全区。随着火箭的轰鸣声,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入轨。成像光谱仪在轨工作正常,圆满完成神舟三号飞船任务。

我退休后,继续为国家的航天科技事业发挥余热,在多项航天工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近几年我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技术指导和航天科技集团独立评估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对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风云四号、高分五号等型号航天器有效载荷的评估,共有4个型号航天器相续发射入轨,运行良好。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每当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研制的航天仪器在太空中翱翔,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虽然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很艰辛,发射过程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但成功的喜悦也是普通人体会不到的。我要向“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身。

发布日期:2019-10-09 02:33:12

【返回征文列表】
©2019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 沪ICP备20210123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