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关工委工作常态化的实践和研究
发布时间:2012-06-02点击数:3935
内容摘要:
本课题意义在于消除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认识误区,研究探索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从暑(寒)期向平时拓展的途径和方法,总结社区平时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社区;关工委;常态化;实践;研究;
一、课题实践研究背景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支持和关心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力量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蓬勃发展,关工委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嘉定区关工委成立以来,通过试点——总结——稳步推进的工作方式,以点带面,使关心下一代工作辐射到了广大社区,实现了关工委组织的全覆盖,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添了重要力量。
但是,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比如,“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只能在暑期开展,因为只有在暑期里,青少年学生才从学校回到社区,社区才是他们活动的主要空间,而在平时学生都在学校学习,即使双休日,学生仍然面临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参与很多诸如补习班、兴趣班等和学习有关的活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难以开展起来。”我们认为,以上认识上的误区将导致出现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暑(寒)期红红火火,平时则冷冷清清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存在,影响了关工委组织职能的全面发挥,制约着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同时也削弱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为消除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认识误区,实现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全面履行好社区关工委组织的职能,为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从而更好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服务,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嘉定区关工委以“社区关工委工作从暑(寒)期向平时拓展”为课题,选定81家基层单位,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
二、 课题实践研究目标
本课题实践研究的主要目标为:
1、提高对社区平时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工委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研究探索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从暑(寒)期向平时拓展的途径和方法,总结社区平时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
三、课题实践研究过程
本课题实践研究经历了“在调研中发现问题、确定实践研究课题、部署课题试点工作、确定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全面调研试点工作、调研工作汇总交流、课题结题”的过程,历时两年时间。
调研是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指导的重要方法。区关工委历来重视对村居委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调研和指导,正是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调研中发现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存在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中的普遍性问题便是来自于实践的本研究课题。
由于村(居)委社区面广量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关工委工作从暑期向平时拓展的问题要在所有村(居)委社区步调一致地得到解决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们决定采取先试点后逐步推进的办法。从2009年开始,根据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各街镇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关工委工作基础较好的占街镇村居委总数三分之一的村(居)委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全区共有81家试点单位。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积累了“社区关工委工作从暑期向平时拓展”的经验。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俱乐部分成5个组,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和开座谈会、总结评估等方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并组织开展了调研报告交流活动。本课题报告正是在调研报告汇总交流基础上产生的。
四、 课题实践研究成果
本课题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
1、观念得到转变
社区关工委工作从暑期向平时拓展的核心问题是“平时是否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如何开展的问题”。即,“对平时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问题”。在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讨。通过研讨,使本区街镇关工委和村(居)委社区试点单位的负责人在如下问题上逐步形成了共识:
一是关工委组织是一个常设的工作机构,而不是临时机构,关心下一代工作是社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关工委组织存在一天就要运作一天,关心下一代工作应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常态化。
二是社区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主要生活空间,也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关工委工作的对象在社区,关工委工作的主体力量也在社区,这为平时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尽管平时青少年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但他们毕竟要放学、下班,存在课余和业余时间;尽管在课余和业余时间,青少年还要进行培训、补课和休息,但这只是部分青少年,所占有的也不是课余、业余时间的全部。因此,关心下一代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还是可能的。
2、工作机制得到完善
各试点单位切实加强了关工委日常工作。计划认真制定,总结认真撰写;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年初研究或下达计划,年中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后期工作,年末进行总结;业务资料收集并规范装订;离退休老同志基本队伍学习研讨会正常进行;认真参加上级关工委组织的各种关工委会议或活动;认真接受上级关工委组织的工作检查、调研和考核评估活动。社区关工委组织真正成为社区的一个工作机构,处于常态化的运作之中。
3、日常工作得以开展
各试点单位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根据社区实际和特色,有计划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了很多新模式好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
其一、发动组织离退休老同志采用“老少结对”方式经常性开展对弱势未成年人帮扶工作。
其二、抓住春节、元宵、清明、五一、国庆、中秋、重阳、元旦等节日,发动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与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其三、以系列活动为主线带动平时关心下一代工作。比如马陆镇的“阳光骏马在行动”系列活动、嘉定镇街道的青少年学生“睦邻点”活动、安亭镇方泰社区开展的“八个一”活动、华亭镇沁一社区开展的“四个一”活动和“330”工程,联华社区实施青少年学生和青年奖励制度等便是很好的例证。
其四、以各种活动载体带动平时关心下一代工作。例如,嘉定镇、工业区等街镇的楼组关工委小组活动、安亭镇的“小公民自主委员会”活动、南翔镇德圆社区的“书画苑”活动和翔华社区的“亲情翔华”系列活动等等,都以活动载体推动了平时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试点单位创建的活动载体也十分丰富,如组、队、团、社等等。
4、工作条件得到保障
试点工作的实践证明,要实现社区关工委工作从暑期向平时拓展,首先要得到社区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拓展工作的组织保障;其次要有活动设施、经费等的物质保障;第三要具备人力保障,要有一个责任心强、有能力、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日常工作负责人。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虽然社区试点拓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从暑(寒)期向平时拓展,实现了工作的常态化。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解决,以真正发挥好村(居)委关工委在培养、教育青少年中的辅助作用。
1、横向之间发展不平衡
虽然81家试点单位在试点期间都从体制机制、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从全区层面看,发展还不够平衡。具体表现为:部分社区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的还不够,不能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到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关工委工作;部分社区离退休老同志发动面还不广,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数比例还不是很高;部分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大多集中在文体活动和帮扶工作。这些问题需要从思想认识的提高、指导力度的加强、考核评估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不断加以推进,以促进全区社区关工委工作的均衡发展。
2、关工委活动的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大多数村(居)委关工委活动硬件设施比较完善,都有专门的室内活动场地。但是还有一些村(居)委由于没有经济收入,靠财政拨款,加上本身办公场所比较小,所以大部分没有专门的供关工委活动的场地,一般都是和其他部门的活动场地合用的,从而制约了关工委日常活动和工作的开展。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除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外,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财力资源,包括发挥社区共建单位的作用,动员共建单位为社区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和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共同为青少年在社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3、离退休老同志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虽然说总体上大部分社区的关工委老同志基本队伍数量都超过了6人,最多的达到了35人。但是由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社区之间离退休老同志分布的不均衡,特别是居住在农村的离退休老同志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可以组织起来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比较少,从而制约了村(居)委关工委工作的开展。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以进一步壮大村(居)委关工委离退休老同志基本队伍。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分门别类的摸清离退休老同志的基本情况。通过组织发动和上门动员等方式,挖掘有一技之长的老同志的教育资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关工委工作中来,进一步扩大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队伍;二是资源共享,开展社区和社区、社区和学校、社区和附近单位的共建交流活动,老同志资源可以在这些单位间流动和共享,把有经验、有能力、有热心的老同志的资源充分发挥好。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