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一个外来少年眼中的城市温度
发布时间:约6小时前点击数:12

一个外来少年眼中的城市温度

阳光·胡桥联合学校(阳光校区)八(1)班 徐慧乔

两年前,我第一次从安徽农村的老家来到上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一边是古老与现代的交织,另一边则是传统与未来的碰撞。在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里,我,一个外来务工者的子女,用我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用我那敏感的心灵,感受着它独有的温度。

我们的家,坐落在上海郊区的一个温馨小区,这里虽不是城市的中心,却也有摩登与时尚的缩影。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这片土地上时,我总能看见不远处的轻轨列车在头顶呼啸而过,它们如同银色的巨龙,穿梭在城市的脉络中,连接起浦东与浦西,串联起过去与未来,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那是上海速度乃至中国速度的象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证明。

然而,在这份辉煌的背后,我更加珍惜的是邻里间那份纯真而深厚的情感。每当夕阳西下,小区的空地上便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往昔的岁月与今日的变化;孩子们则在旁边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而我,这个外来少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却也和周围的邻居们熟悉起来,在那份温馨中找到了归属感。邻居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更是在我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每逢周末,因为工作原因爸妈总是无法准点回来,这时候,对面阿婆家就成了我“衣食所安”的地方。妈妈总说要好好谢谢阿婆一家,但阿婆却总是客气地说:“小事一桩呀,不要谢的呀。”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请假,一个人待在家里。那天,天空灰蒙蒙的,雨丝绵绵不绝,我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般阴郁。正当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时,门铃响了,我挣扎着下床去开门。门一打开,只见三楼的王阿姨手里拎着一袋水果和几包药,笑眯眯地站在门口。“听说你生病了,你家大人又都去上班了,我来看看你怎么样了。”王阿姨的声音温柔而亲切,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股暖流轻轻拂过,所有的不适都减轻了许多。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老真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上海独有的温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温度:社区里那些智能化的公共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那些绿色环保的举措让我们的环境更加宜居;还有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共同构筑了上海的城市文明,提升了城市的温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幸运于自己能够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我知道,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这段在上海度过的时光都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与财富。它们如同双翼支撑着我,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推荐单位:奉贤区关工委)

【关闭】

上一篇: 一生戎马担使命 护苗成长显初心——百岁离休干部李明东向长宁区爱心育苗基金捐款25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