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汪绍兰先进事迹
汪绍兰,女,1927年10月生,大学文化。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离休。1989年开始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长宁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区关爱团帮教员、校外辅导员、长宁区社会帮教志愿者组副组长、天山街道关工委顾问、纺大居民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几十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汪老师找到了可以终身为人民服务、履行党的宗旨的好平台。她用自己的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旗添光彩、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她表示,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道路上,她将矢志不渝、奉献终身。
用爱创办“求知辅导班”
她是一名“社情民意气象员”,她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2005年的冬天,汪绍兰了解到社区杨家宅大院家长们的烦心事——外来务工子女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跟不上。年近80岁高龄的她与居委会干部协商,要为民工子女尽责,让他们与上海学生一样幸福、快乐地成长。就这样,在汪绍兰的努力下,“求知辅导班”应运而生。
由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辅导老师,师生结对助学,利用周末下午为小区中民工子女、经济困难和单亲家庭的孩子辅导功课。汪绍兰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主动担任“求知辅导班”的教务管理工作、为学生上课、与学生和家长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他们的成长。她还为困难学生缴纳集体出游活动费,为他们送上公交定额车票方便来求知辅导班补习。“求知辅导班”不仅辅导课本上的知识,还借助关工委及社会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增开了安全消防、环保、礼仪、体育等课程,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汪老师把“求知辅导班”学员实际情况又将辅导班分成小学班和初中班。开班8年来,东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数百个在这个特殊“班级”内求知问学的孩子,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有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有的还考上了重点中学。看到新上海人子女学习有人辅导了,汪绍兰师的笑容十分灿烂┄┄她说:“这么干是累,但是再累也值!”是呵,小小的求知辅导班,凝聚着汪绍兰无私的大爱呵!
用爱温暖每一个心灵
汪绍兰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于帮困助学的关爱中,她是一名帮困助学的关爱员,常常与结对的同学谈心交流、嘘寒问暖。回沪知青子女小峰,汪绍兰家访时,只见他家徒四壁,借着一垛围墙,搭了一个披,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室内空无一物,墙边床上躺着从新疆病退回沪、半身不遂的父亲。汪绍兰的心情十分沉重,决心要尽绵薄之力,帮助这个家。但是她个人的资助毕竟是杯水车薪,一定要从根子上帮助小峰一家。年迈、腿脚不方便的汪绍兰又相继走访了有关部门,咨询解决住房困难的途径。后在居委会的帮助下,对小峰原来的住房进行了整修和加固,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汪绍兰全程关心小峰的成长,不但教育他要学习好,还鼓励他在思想上要积极上进。小峰不负汪奶奶的期望,多次被学校、长宁区、上海市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并入了共青团。
88岁的汪绍兰,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助学路上不停留。像这样的帮困助学感人事例在汪老师身上是不胜枚举的。20年来,她先后与十多名中小学生结对助学,奉献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之爱。
用爱点亮每一盏灯
汪绍兰参加长宁区关工委帮教组已有20年之久,在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先后与16名失足少年结对帮教。她尽心配合“未管所”帮助失足少年寻找犯罪根源,促使他们悔过自新。她走访学校、社区,呼吁共同关爱。除定期到“未管所”探视外,还通过书信指引他们人生正确的方向,为他们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工作操心。“希望汪奶奶保重身体,因为还有许多迷途的‘羔羊’,等待您的帮助和引导”。这是汪绍兰帮教过的失足青年写给她的信。教师节、敬老节,汪老师家里的电话忙个不停,她帮教过的青年都会打电话来问候她。
她又义不容辞的当起了马读班的辅导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报告员。她先后被市三女中、天山中学、姚连生中学等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受到师生的欢迎。为了上好每一堂宣讲课,她广泛收集资料,凡看到的有关资料,她都一一摘录、剪裁、制卡,每次备课笔记都是厚厚一叠。她的报告生动直观。汪老师还结合自己的“三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给大、中、小学生作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结合纪念活动作专题讲座,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她做了《勿忘国耻 立志兴国》的报告。她为学生作《理想信念指引我前进》、《如何学习并践行雷锋精神》、《我的梦 中国梦》等报告。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坚持理想,坚定信念,为播撒革命的种子而不倦地耕耘着。
上一篇: 倾情未来勤耕耘 尽职尽力献余热
下一篇: 永葆生机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