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关工委主任林则福先进事迹
蜿蜒的苏州河,在这里拐了十八湾。这里,曾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就在这传承光荣、传播文明的苏州河畔,挺立着一棵生机盎然的常青树。他,就是普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原区人大副主任、离休干部林则福。
打牢工作基础
林则福从加强关工组织建设入手,健全了各大口关工组织。老林带领区关工办工作人员冒着高温,到建委、经委和卫生系统等单位进行调研,和委办局分管领导沟通有关情况,2007年,全区已形成了区关工委——9个街道镇和4个委办局关工委——居民区和基层单位关工小组三级关工工作网络。2008年,区关工委在原“爷爷奶奶报告团”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吸收了“五老”,成立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下发了关于成立普陀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的意见。2010年后,区关工委在老林的协调下,还成立了关爱工作团,下设网吧监督组和帮教工作组,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吸收退休干部加入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老林还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关工工作的新抓手,普陀区关工委在全市率先下发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文件要求全区各级关工组织积极开展这项宣传教育活动,在区关工组织开展此项活动两年之际,区关工委举行了隆重的总结表彰大会。在老林的积极倡导下,绝大部分委办局关工委和部分街道镇关工组织的负责人是老干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即党工委书记,这对整合资源加强关工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爱的延伸
林则福长年坚持与青浦监狱普陀籍在押犯结对帮教工作。老林与帮教对象签订了帮教协议,在帮教工作中,老林始终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用革命的道理教育帮教对象怎样做人,要他想好的,不想坏的;学好的,不学坏的;做好的,不做坏的,努力改造。第二,坚持用社区、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感化他,促进改造。第三,坚持用社会和城市的大发展、大变化的大好形势,鼓励他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加强改造。经过老林的耐心、真诚的帮教,帮教对象有了改过自新的勇气,改造积极,表现好,得到中队的表彰,也得到了帮教对象家人的称赞。
青年朋友的贴心人
暑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在社区,老林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一系列的社区关工工作的实践,老林也成了社区青年的“忘年交”。1995年起,林则福就被普陀区纠风办聘为区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并担任评议小组长、大组长。近年来,老林还力所能及地参加区公安分局、税务、卫生、环卫、教育、劳动、质监、社保中心等系统的行风评议工作,并参加了曹杨街道、长风街道行政机关的政风评议工作。评议工作让老林在不知不觉中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年轻人,年轻干部从老林兢兢业业的工作和丰富的领导经验中获益良多。
在林则福的重视下,他所在的区委离休干部党支部的老同志纷纷承担起培养、教育党团共建单位长征镇团委的12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帮助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发挥离休干部党支部的作用,促进团的建设,帮助团员、青年茁壮成长。同时,在开展工作中注重循序渐进,持久有效,为青年同志与老干部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较好的情感平台。
人们都说老林是棵常青树。这棵常青树在璀璨的晚霞中,永远焕发着浓浓的绿意、盎然的生机。
上一篇: 为下一代的事业奉献全部的爱
下一篇: 心系教育 情系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