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延续——访老红军王亚朴有感
发布时间:2006-06-01点击数:8119

  黄水滔滔下高原,太行红旗飘飘展。
  手捧着《八路战三狼》,仿佛看到了那战火飞扬的峥嵘年代,八路军的勇士们拼杀于枪林弹雨、跋涉在天险绝地。刚毅的脸上流淌的,是汗水、是血水,掩盖不住的,是瞳仁里坚毅的光芒,如漆黑的夜里不灭的烈火,又如苍茫海面矗立的冰山。
  也许,在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士中,有千千万万个王亚朴,但就这一个王亚朴就足以令我羞愧,令我崇敬。
  一个人不能选择他的出生。王亚朴生在中国最动荡的年代,生在贫困农家。但是他却走了一条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亿万人民的革命之路。豫北抗日战争见证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悲怆历史,也见证了革命烈士挥洒以鲜血、牺牲以生命,前赴后继的无畏精神。从这一段回忆中,我看到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三光”政策,看到了日军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王亚朴不仅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他更是无数革命同志的缩影,他亲自指挥了一场又一场对敌战斗,奔走在战斗的最前线,挥刀、拔枪,与汹涌而来日本军队撕杀!
  他最终幸存下来,引领我们重新审视那班驳沧桑的岁月,我们又该以何种心情、何种目光去面对?
  有人说,战火和鲜血已经远去了,淡泊在历史的尘埃中。
那只是逃避。
  抗战结束了,王亚朴却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80岁的他开始学习电脑,这何尝不是革命精神的延续?家境贫寒的少年时代,他在村人的资助下奋发读书;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涯中,他坚持以战地日记的形式刻苦自学。而当中国终于成立了、崛起了,他又耐不住新科技的魅力,投入到更加艰难的学习中。
王亚朴写下“书林道远待自寻”以自勉学无止境、勇攀高峰。他努力提升文化涵养,以区区乡师肄业文化基础先后主编发行了多部高等教育专著,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各类论文和文章。
  而这本近10万字的《八路战三狼》更是他几年战斗的血汗结晶。87岁高龄的他因眼疾而几乎看不见屏幕上所打的字,看不见鼠标的滑动又常常造成错误指令使得花费多日心血打好的章节被删除。每当此时,我仿佛可以看见他无奈的容颜,看见他顽强地咬着唇,一个一个字重新打起。
这样的战斗怎亚于当年血肉刀枪的你来我往?
  焦土硝烟,王亚朴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拯救苦难人命的生命而战;今天,他为了拯救广大群众的灵魂而战。曾经,他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阵地;现在,他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碉堡”,“凭党性、凭人心,把心力尽到最后一刻”,与疾病斗争,和生命赛跑!
昨天、今天……王亚朴书写的是什么?他的身影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他想唤醒的又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可应回首与历史的目光对视,寻找些失落已久的东西?
  王亚朴的执着感动我心灵柔软的部分,他的战斗冲洗我的灵魂尘埃,他的奉献震撼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他与我进行精神的对话,告诉我革命的旗帜飘扬,告诉我革命的精神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传承下去,一代一代直到永远。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05级本科生 曹宏远

【关闭】

上一篇: 祝贺宝钢“关协”成立十五年

下一篇: 王亚朴九十春秋风云路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