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1918年出生,北京人。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1987年,张秉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张秉贵工作照片
“燕京第九景”
这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北京市百货大楼前的张秉贵同志铜像
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张秉贵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他升华为艺术境界,被喻为“燕京第九景”,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售货。这位老人说:“我是个病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劲儿,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许多。”一位音乐家看他售货后说:“你的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如果配上音乐,是非常动人的旋律。”
张秉贵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本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站柜台不单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单是买与卖的关系,还是相互服务的关系。”“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外国人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文明。我们真是工作平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在百货大楼的30多年,张秉贵腰板挺直地站三尺柜台,接待了几百万顾客。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让顾客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张秉贵站了50年柜台,把一生的年华都服务给了三尺柜台,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到了顾客身上。为了顾客,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为了顾客,他到医院向医生请教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做有心人的结果,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商品知识,为顾客服务起来就更周到。比如,肝病患者还需要补充糖分,患肝病的顾客买糖,张秉贵就介绍含糖分多,对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气管炎患者经常咳嗽,需要润肺,他就介绍冰糖;对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就推荐柠檬糖。他把顾客个个当成自己的亲人,做到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小孩一个样。
张秉贵不仅自己热情似火,技术过硬,还积极鼓励青年售货员练习基本功。一次,他应邀在外地介绍经验,会后大家希望他作一次售糖“一抓准”的示范表演。那时他已经65岁,又处在陌生的场地和环境,糖果的规格和北京也不一样,“一抓准”还能不能成功呢?张秉贵明知有困难,但想到要推动青年们练基本功,还是愉快地答应了。“5两”“4两”“2两”……张秉贵每次都是一抓正准。老模范宝刀不老,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秉贵老师傅的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人,永远是一个社会的一分子,不管你在什么岗位,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管你在别人眼中是怎么样的光辉,还是要做自己才是真。成功是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放下高傲的虚荣心才行的。
让一团火精神发扬光大
普通售货员一般早晨精神饱满,服务态度较好;下午人疲倦了,不太爱说话,也懒得动弹,对顾客就容易冷漠。张秉贵却不然,一进柜台就像战士进入阵地,从清晨开门接待每一个顾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顾客,自始至终都能春风满面,笑容可掬。他到了退休年龄,体力明显不济时,一上柜台还是表现得生龙活虎。到了下班后,他却往往步履蹒跚。同事们说他是“上班三步并作一步走,下班一步变成三步迈”。
随着张秉贵名声的升高,来买他的东西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人们以能从他手中买到糖果为荣。为了看他的表演,热情的顾客曾经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在北京街上,张秉贵非常受人尊敬,他坐公共汽车有人让座;去洗澡时有人愿给他搓背;这人说:“我也是您的顾客,今天就让我为您服务一次吧!”
他病重住院期间,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教授、专家,更多的是热爱他的顾客。
一位看过他售货的国际友人曾经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全国各地开展学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广州百货大厦、武汉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党员挂牌上岗,发扬“一团火”精神,诚信经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节日期间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展现共产党员风采。
指导着张秉贵完成如此优质服务的,是他经年累月站柜台后总结出的服务经——“五个劲”:站柜台的精神劲、服务态度的热情劲、售货中的迅速劲、始终如一的持久劲、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劲;“十个字”: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四个一样”: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本市外埠一个样。如此服务水准,不要说是在当时,就是现在也是难能可贵的。远在1978年的张秉贵,却在当时已经把服务营销做到了极致。
上一篇: 谷文昌:“四有”县委书记
下一篇: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