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爱党爱国的人民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9-08-30点击数:11096

 

常香玉,1923年9月出生,河南巩义人。原名张妙玲,我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为志愿军捐献飞机

全国解放以后,常香玉结束了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常香玉为了表示对新社会的感谢,决定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常香玉卖了自己的房子和剧社拉道具的一辆卡车,还卖掉孩子的首饰,先捐出四千万元(旧币)。为了安心义演,常香玉把3个孩子托付给了保育院。

1951年8月7日起,常香玉率剧社59名演员开始为捐献飞机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常香玉的剧社在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6省巡回义演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

1952年3月4日,常香玉向志愿军捐献的战斗机命名为“香玉剧社号”。常香玉完成了她报国的心愿,被誉为爱国艺人,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1953年4月,常香玉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对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

常香玉捐献的飞机

成为豫剧常派创始人

1956年3月4日,河南豫剧院成立,常香玉任院长。1957年1月14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成立,常香玉担任副主席。1959年,党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召开,常香玉为大会演出了豫剧《破洪州》。同年5月4日,常香玉加入中国共产党。

常香玉是豫剧六大名旦之一,豫剧常派的创始人。常香玉原来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常香玉虽然在豫剧艺术上已经取得不凡的成绩,但是她一直不满足,希望将豫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首先表现在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上,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常香玉富有锐意改革的精神,她对豫剧唱腔创制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豫剧清唱演出形式。她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的风格,同时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诸剧种的元素。在舞台上,她饰演的人物从不机械套用传统板式,而是根据人物的感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板式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常香玉对豫剧的改革,渐渐形成独特的“常派”表演艺术。

演艺界对常派的表演艺术评价很高,认为常派的特点是音色丰富、音域宽广、音质纯净,加上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常派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将豫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常香玉的代表作主要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常香玉演出剧照

戏比天大服务社会

为了将豫剧常派表演艺术发扬光大,常香玉在河南省文化局举行的收徒拜师大会上,正式收孙兰香、林秀兰等5人为徒。河南省成立振兴豫剧指导委员会以后,常香玉担任委员,收山东菏泽豫剧团演员朱桂芹为徒。此后又收开封市豫剧团演员朱巧云为徒。

粉碎四人帮以后,常香玉焕发出艺术青春,担任了许多社会工作。1977年6月,常香玉赴北京参加电影《春天》的拍摄。12月27日,调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1979年,常香玉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常香玉当选为河南省文联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1983年6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常香玉为省文化厅艺术顾问。1991年5月,在河南省第三次文代会上,常香玉被推举为省文联顾问。

常香玉对民族戏曲艺术充满炽热的情感,始终履行自己提出的“戏比天大”的诺言,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民族戏曲事业。她曾经获得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中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等若干奖项。常香玉是人民的艺术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她曾经担任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等职。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7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关闭】

上一篇: 杨根思:特级战斗英雄

下一篇: 王进喜:“铁人”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