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抗非英雄”
发布时间:2019-10-10点击数:10968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奔赴抗击“非典”第一线

2002年12月底,广东出现非典病疫,导致病人死亡,引起社会恐慌,市面出现抢购米醋和板蓝根的风潮。2003年1月12日起,外地危重病人开始陆续转送到广州医院。到2月9日,广州市已经有100多例患者,其中不少是医护人员,发生2例死亡。当时香港有1200人被隔离,新加坡隔离者超过900人,而台湾隔离了约15万人。

医院部门确认,2002年12月15日在广东河源市发现的病患者黄杏初为中国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病例。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高度关注对该病的处理、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等。专家认为,该病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称SARS,首发于中国广东顺德,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是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

危重的“非典”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抗击“非典”初期,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往往是抢救一个病人,放倒两三个医生。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奔赴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时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该院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闻此消息心疼不已,他说:“这个时候,不能再让医务人员倒下。倒下的,要让他们尽快康复。”

当时社会上谈“非典”即色变,许多病人情绪低落。钟南山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首先为病人树立信心。他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无论会诊、出席讲座、指导治疗、检查病人,他一丝不苟,事必躬亲。钟南山每天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了解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他曾经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

钟南山在工作中

抗非斗争的一面旗帜

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他率先带领团队投入救治行动,确立广东病原学,组织广东非典防治研究。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

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钟南山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他勇敢地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2003年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完成了从组建、运转到关闭的全过程,共有672名非典患者在这里获得救治,治愈率超过98.8%。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说,这次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在抗非斗争中,钟南山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表现出智慧和刚毅;面对同事和病人,他表现出博爱和仁厚。钟南山的名字已经成为广东抗非斗争一面飘扬的旗帜。

2003年6月19日,钟南山因在抗非战斗中的卓越表现,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一项特等功,广州市授予他“抗非英雄”荣誉称号。2004年4月8日,钟南山被授予中国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锐意创新的教学名师

钟南山从教数十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锐意创新的教学名师。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发表论文被SCI引用81次。他主编了《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Asthma》《现代呼吸病进展》《解读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对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等学术著作。

钟南山演讲

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2010年,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拔尖人才,钟南山亲自参与挑选和面试,从广州医学院2010级416名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选拔32名成立“南山班”,并亲自担任班主任。

2016年6月1日,钟南山荣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1997年,钟南山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他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9月,被表彰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关闭】

上一篇: 陈景润:在数学“山巅”上行走的人

下一篇: 杨怀远:永远的小扁担精神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