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训 | 我爸我妈留下好传统
发布时间:2020-03-23点击数:2966

我的父亲张云阶和母亲李淑贤都是河北省乐亭县人。他们都是从这块有着革命传统的热土出发,先后投身于抗日战争,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故事。

我曾不无玩笑地问母亲,爸爸个子不高也不算帅,你看上他什么呢?母亲一脸的虔诚:你爸爸思想好。这样的回答在当代可以编进小品,可是那时的人们,秉承的就是这样的价值观。

父母作为老党员、老革命,一生高风亮节,两袖清风。无论是我们上学,还是下乡插队,他们从没有托过关系,走过后门,要求像普通职工家庭的孩子一样,要经受历练,不搞特殊。父母还经常强调学习的重要,希望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学习。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五个都走上了教育战线。现在回想,这不是巧合,而是家风,是家庭传统的传承。

那年,母亲忽然接到信息,说有熟人要从老家来。疑惑中竟等了许久,直到一位陌生男子寻上门来。一番确认,双方竟激动得哭起来。原来这是我的一位裴姓大哥(与我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是因母亲称他的母亲为大姐的缘故。

事情要追溯到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母亲已投身革命,担任红色政权之下一所小学的校长。一次敌人来袭,来不及撤退了,大姐当机立断,让母亲换上当地妇女的“行头”,装扮成干农活的。等过了风头,她又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此番来人)将母亲一路送至安全地带。从那以后,母亲和她的大姐就保持着联系,特别是解放后,每年都要邮寄些物品,一直到大姐去世。

解放后,父亲担任一家冶金专科学校副校长。父亲的责任心很强,坚持每天晚上巡查。每次都要到学生宿舍熄了灯,他才会放心回家。有时听到哪里水龙头滴水,他总会迅速找到“源头”,关上阀门,全然不顾被淋湿。记得有一次,学校健身房因人为原因发生了火灾。父亲闻讯后,二话没说就冲出了家门。那天,我在家等了很晚,他才回来,全身都湿了,咖啡色格子围巾也被当成腰带,紧紧地扎着,帽子也有些斜。遇到危险,冲锋在前。父亲的热血,常常让我感觉身材并不高的他,却有一股说不出的英雄气概。

然而,在我15岁那年,父亲不幸中风瘫痪,于是母亲成了全天候的护理人。我也搭把手,所以就一直和父母亲在大间睡。夜里父亲睡眠很差,脑子又特别清醒,于是夜半成了母亲陪着父亲说话的“好”时候。特别是随着父亲语言功能的不断恢复,这种“说话”变成了“对话”。

“某某同志家又遇到事了。”

“我们送点钱去吧。”

“多少?”

“100?”

“嗯。”

……

这样的对话常有,要知道,那时父亲月工资是150元,母亲是80余元,这是要养活从祖辈到孩子们一大家子人的。尽管如此,我的父母还是尽可能地接济需要帮助的人。

在父亲病倒后的28年间,母亲的辛劳难以用文字表述,常常要陪伴失眠的父亲外出散步。而最难的还是如何“隐瞒”父亲,报喜不报忧。那段时间,父亲的三个兄弟先后在家乡去世。他们兄弟感情很深,父亲是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的。于是,母亲说:“我来遮”。

特别难遮掩的是我大伯的离去。大伯生前常与父亲书信往来,不容易掩饰。于是,母亲仿写“来信“,读给父亲听。也许是生病和年迈的原因,父亲一直没有察觉,还常叮嘱母亲买些茉莉花茶和糖果给大伯们寄去。每次,母亲总是强颜欢笑,还亲自挑选物品。父亲总是乐呵呵地看着母亲缝包裹,还一边念叨“我哥看到会很高兴的”。这种情形一直维系了十余年,直到父亲去世。

这就是我的父母,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兄妹成长的家庭文化。时代虽然在迅猛发展,但家风家训却永远世世相承!

(闵行区关工委推荐)

【关闭】

上一篇: 长宁区关工委召开主题教育读本编写工作会议

下一篇: 用爱浇灌的亲情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