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选登(12)
发布时间:2023-06-10点击数:2106
 

编者按

  根据“从石库门再出发——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的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开展2022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活动。活动中广大青少年纷纷直抒胸臆、徜徉恣肆,畅谈了对革命先辈的深情缅怀,对薪火相传的初心守护,对祖国腾飞的无比自豪,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现整理部分获奖征文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不朽

蒙山中学 初三(7)班 沈柔奕

  时光送走了风起云涌的历史,却留下了充满温情的世界。我沿着长辈们的足迹小心地揭开时间的面纱,试图透过缝隙窥探历史。
  1960年的一个早上,小女孩出现在校门口的泥泞小路上。瘦弱的她斜背着一个虽然褪色却干净整洁的布包,高高挽起肥大的裤脚,纤细的小腿上还粘着点点泥浆。一间有些老旧的教室出现在视野里,女孩脸上疲惫的神情一扫而光,眸子一下子亮起来。

  走进教室,是凹凸不平的泥地。轻轻坐下,桌凳吱呀作响。屋中拥挤地坐着几十个渴求知识的孩子,只有一位老师,手托着搪瓷茶杯,全凭口述,尽可能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孩子们。单调而陈旧的教室里、最明丽的色彩莫过于一面五星红旗。女孩会在某个课间翘首望着,目光如炬。

  那是奶奶这一代人在国旗下成长的足迹,他们见证着新中国站起来的历史。
  1990年的一个早上,一个女孩轻巧地跃下父亲的自行车后座。校门口单车“丁零零”的铃声响得热闹非凡。她抓过车篮里印着碎花的双肩包,挥挥手后,小雀儿般穿过琅琅的书声,跑进了砖瓦砌成的教学楼中。
  窗明几净,崭新的桌椅,四壁粉得雪白。炎热的天气里,天花板上的吊扇“嗡嗡”地转动着,几十张小脸望着老师进门的方向,笔直地端坐着。三尺讲台前,苍劲有力的粉笔字总吸引着她,她全神贯注地听着,飞速地记着。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齐刷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回答。女孩最期盼的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一缕温暖的阳光洒下,当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奏起,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她身着洁白的衬衫,腰杆挺得笔直行注目礼。
  她斗志昂扬,走在改革的春风里。
  那是妈妈这一代人在国旗下成长的足迹,他们见证着新中国富起来的历史。
  2020年的一个早上,城市在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中苏醒过来。我走下小轿车,和父母道别,踏着朝阳,汇入如织的人潮,涌进校门,校门口上方那面崭新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显得格外亮眼。蓝白相间的教学楼,昂扬着蓬勃的朝气。走进教室,拉开厚实的窗帘,耀眼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进窗来。炎炎夏日里关上门窗,打开空调,炎热便会全然被隔绝在屋外。单人单桌的钢制桌椅坚固而美观,黑板和粉笔被电子白板取代,多媒体的高科技硬件设备总能将课堂内容形象地呈现出来。历史课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翻开厚厚的历史书,我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在跨越时空。教室白板上方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充满敬畏地仰望着,一如迎春花仰首笑对暖阳,眼前仿佛是一个金色的黎明。
  昂首阔步走在新的时代里,十年寒窗苦读,必有苦尽甘来之时。
  又一代人在国旗下成长,我见证着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细节,展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这世世代代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里,镌刻在我们的心底!
  生命永恒,历史不朽!
【关闭】

上一篇: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点亮青少年思想之光——2023年“浦江情怀”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非凡成就·伟大变革”主题宣讲启动

下一篇: 这个六一,他们跨越千里……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