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关工委发动“五老”开展关爱青少年“十个一”活动内容,即为青少年作一次辅导报告;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写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一条建议;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做一件事;就青少年教育问题做一次专题调查;与青少年进行一次谈心活动;向青少年传授一项科学技术;帮教一个失足青少年;向贫困学生提供一点资助;其他好事和实事。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对于帮扶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和进城务工子女,培养新型农民,都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此项活动灵活性大,涵盖面广,如果停留在一般号召,缺乏有效的动员组织工作,容易变成“一阵风”。如何使它广泛、深入、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经过几年探索,“四个结合”是有效途径。
一、依靠老年群众团体与加强基层关工组织建设相结合
动员组织“五老”队伍的重任,仅凭县以上关工委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必须一靠党委政府,二靠老年群众团体,三靠加强基层关工组织建设。
2003年2月省委组织部、省关工委联合发文推广江门“十个一”活动经验,我们强调,一定要从老同志的实际出发,做一件好事不算少,多做几件更好。04年我们又在湛江召开抓基层工作会议,推广该市关工组织延伸到自然村(居委会)和在“十个一”活动中创“五好”的经验。此后,各级关工委在当地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依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游击战士联谊会、退休老教师联谊会、老科联、农村老人协会等老年群众团体,部分城乡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关工委成员由离退休党支委兼任,参加“十个一”活动的“五老”队伍日渐扩大。
二、开展“十个一”活动与开展主题活动相结合
为了提高“十个一”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关工委在实践中抓住某项重点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并使之推进群众性的“十个一”活动的广泛、深入、持续发展。
省关工委抓山区创业青年培训作为“十个一”活动的主题之一,采取省市联办和市县联办方式以保证办班质量。免费培训一周。
江门市关工委提出抓主题活动创品牌。该市会城区主题活动是抓边缘少年、后进学生的校外帮教。配合有关部门每年抓好夏(冬)令营活动。有2万多学生参加,其中后进生1965名,已转好1737名,占884%。同时结对帮教问题少年716名,597名有明显转变,达83.4%。
三、“五老”关爱青少年的“十个一”活动与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十个一”活动相结合
我们在推广江门经验的前后,又总结推广广州东山区、深圳宝安区的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和铁路中学“十个一”活动的经验。各市关工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宝安区关工委在继续推进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载体。他们组织700多名五老讲东江纵队英勇抗日的故事,组织200名学生“重走长征路”,组织学生到惠阳参观叶挺将军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生到山区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开展“发现深圳”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五老分批带领学生到莲花山瞻仰邓小平塑像,讲述“春天的故事”,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近又开展“孝敬长辈”活动,全区中小学开展温情家书谢母恩,举行“尊师长、敬父母”短剧、小品比赛,“寸草心、谢师恩”演讲比赛,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演节目,探望患癌症的老年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消减代沟,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
东莞市关工委配合共青团市委组织暑期回乡度假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十个一”活动,主要到企业劳动实习一段时间;对家乡社会进步情况和经济建设成就作一次调查;向一位民营企业家了解他的创业经验;向一位就业的大学生了解他们创业、就业的经验;对新旧社会变化和改革开放前后变化作一次社会调查等。
四、鼓励探索创新与调研指导推广经验相结合
我省关工组织建立迟,起步晚,在学习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基层关工组织勇于探索创新的同时,县以上关工委则下大力气抓调查研究,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重要而真实的情况,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对创新的典型指导提高,对先进的经验总结推广。这是近几年“十个一”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珠海市关工委把禁毒帮教列为“十个一”活动的主题,先后总结推广斗门区南潮村和香洲区东坑村的经验,帮助1590名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戒毒率达341%,06年全市新增吸毒人员仅12名。
“四个结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搞得好的是少数地区。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十个一”活动必将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它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