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老少共建”社区工作
发布时间:2007-05-29点击数:6332
  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省各级关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五老”队伍的育人优势,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和谐文化、社区和谐环境和和谐社区服务体系,开展了一系列“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三项建设”,完善“老少共建”机制,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规范化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关工委通过不断完善目标管理、汇报、培训、调研等工作制度,强化责任抓落实,把“老少共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列入目标,严格考核。年初将“深入开展‘老少共建’活动,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写进关工委工作意见中,并专门制定了关工委工作目标实施细则。

  二是定期汇报,争取领导。每年初,黄石市黄石港区关工委都要向区委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专门汇报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争取领导对“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等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外,区关工委还经常将推进“老少共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协调的问题向分管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引起关注,及时解决工作难点,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狠抓培训,提高水平。为适应关工委工作特别是“老少共建”工作发展需要,及时了解新精神、掌握新要求、明确新思路,全省各级关工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先后邀请市县关工委领导、基层实际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开设“老少共建”专题讲座,并组织街道、社区关工委工作骨干赴外地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全省各社区关工委把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加强了与各级组织人事、教育、部队干休所、工会、科协等部门协作,采取上门求贤、活动吸引、搞好服务等多种吸纳机制,陆续组建“金晖人才库”,组织动员更多的老同志投入到“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中来。

  3、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2005年以来,全省各级关工委组织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挖掘资源,采取“自建”、“助建”和“共建”等方式在社区建立各类阵地100余处,为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二、坚持“四个结合”,创新“老少共建”手段,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科学化

  1、坚持“老少共建”与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相结合。各级关工委在推进“老少共建”工作过程中,把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放在首位,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老少共建”与社区品牌创建工作相结合。各级关工委在“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中,坚持以“特色”为指针,以“实践”为基本途径,深入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巧手创新”、“民族精神代代传”、“红领巾吴天祥小组在行动”等一系列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创造和涌现出了一批“交通护路员”、“午间小饭堂”、“爱心铃”、“心语室”、“小小楼栋长”、“楼道报”、“社区小主任”等典型品牌,使全省“老少共建”工作呈现出了“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良好局面。

  3、坚持国防、科普教育与“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相结合。武汉市洪山区的海核社区关工委抓住本社区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设了各种专题科学知识讲座,成立多种兴趣小组。

  4、坚持“老少共建”与构筑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教育体系相结合。各级关工委在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中,紧紧通过由各社区、学校、家庭构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从青少年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入手,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落实到“老少共建”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深化“五个参与”,丰富“老少共建”内容,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经常化

  
1、参与社区建设。全省各地社区“五老”队伍响应号召,按照力所能及、就近就便的原则,积极投身社区各项建设,成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一支具有特殊功能的工作队伍。他们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参加清理楼道卫生、清除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种花栽树、美化环境、绿地保护,及时给花草小树浇水;建立义务巡逻小分队和护院小分队,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维护社会治安等社会公益活动。

  2、参与社区管理。各级关工委和“五老队伍”坚持有所作为,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积极倡导和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社区管理中得到锻炼,使社区在自身带动下得到发展。

  3、参与社区服务。“五老”队伍以兴趣小组、辅导班以及“一帮一”等形式,对社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科普培训、普法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对特困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孤残儿童、失足青少年等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结对帮扶帮教,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道德风尚良好、文化生活丰富、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明社区。

  4、参与社区教育。襄樊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潜江市等地社区关工委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以“周末课堂”为主要形式,动员、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切实发挥“五老”队伍在教育青少年、培育“四有新人”中的作用;利用辖区内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忆传统,育新苗”活动,让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5、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各级关工委围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营造了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使社区青少年在和谐、友爱、互助的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活跃在社区的关工委文艺队,常年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为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
【关闭】

上一篇: 建立关爱工作团(组)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

下一篇: 发挥优势注重实践 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