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认真做好结对帮教工作
发布时间:2008-02-21点击数:4709
各位领导:
按照市关工委领导要求,我就我区关工委组织老干部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作一简要汇报。
结对帮教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社会服刑人员,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因犯罪相对比较轻微,刑期相对较短而在社会服刑,进行社会矫正,这也是挽救青少年,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而这些社会服刑人员,在离开监狱后,如何接受教育,认罪服法,重新做人,是司法部门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此,司法部门专门配备了司法社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但由于司法社工相对人手较少,且司法社工侧重于管理,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加上司法社工主要是从社会上招录,年纪相对较轻,工作经验比较缺乏,联系沟通有一定局限性,矫正效果受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区司法局联手,利用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尤其是老人对晚辈独特的关爱之心,进行结对帮教工作。通过几年的探索,感到老同志愿意帮教,对象接受帮教,家属欢迎帮教,取得了较好的帮教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市司法部门的肯定。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是广泛发动,重视组织网络,使帮教活动更具系统性。
对轻微犯罪进行社会服刑矫正,这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大改革。我区作为改革试点区,从2004年就正式开始操作。目前,区域范围内共有300多名社会服刑人员,在全市属较多的区,这些服刑人员分布在我区9个街镇。如何做到帮教工作全幅盖,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使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近几年来,我们一直与司法部门不断探索,采取了点上帮与面上帮相结合,平时帮和重要时段帮相结合。即:对矫正对象中的重点人明确到人,与老干部签约,做到重点对象重点帮。对一般的对象有社区离休干部党支部负责帮教,做到一般对象有人帮。重要时段帮,主要是在春节、全国、市“两会”、国庆、十七大等特定时段,通过情况排摸、召开座谈会、经济帮困、集中教育等形式,确保矫正对象的稳定。2006年在我们在摸索总结的基础上,为了将此项工作推向深入,扩大帮教面,我们与区司法局联合召开了“老干部结对帮教推进会暨签约仪式”,请区原区长王则平、区原人大副主任、离休党支部书记钱学忠和全国劳模、上海海运集团公司退休职工杨怀远同志向全区老同志发出倡议,他们在倡议书中,倡导全区老干部、老党员凡身体尚可的老干部、老同志都应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结对教育,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早日融入社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在会上,22名老同志与社会服刑青少年签了帮教结对协议,并在本区有线台专门了宣传报道,营造帮教氛围,进一步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以人为本,重视思想感化,使帮教活动更具有效性。
社会服刑人员那种特殊身份,在社会上、在社区里基本上当作另类看待,包括家庭、亲戚朋友都是用异光看待他们,他们内心十分痛苦和孤独,心理十分脆弱,也十分容易扭曲,很容易破罐子破摔。他们渴望的是不嫌前疑、平等宽容、尊重人格的人文关怀。最惧怕的是当贼防着,当坏人看着。针对这一特点,为使帮教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我们老同志采取当面谈与电话、书信交流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组织活动与开展心理咨询相结合,生活关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尽量少揭伤疤多敷药,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如在春节前,我们组织召开“告别昨天、立足今天、开创美好明天”迎春联谊会,请帮教对象及亲属和司法社工一起参加,以“同谈结对体会”、“同唱革命歌曲”、“同做竞赛游戏”、“互赠新年贺词”等形式开展联谊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不被歧视,不受冷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很能使矫正对象受到感染,思想受到震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清明节期间,我们还组织帮教对象与老同志一起到龙华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由老同志给他们讲革命先烈的事迹,讲老同志自己的成长史、革命史,来净化他们的灵魂。
2007年我们还将从100多名老干部中收集的200多件革命史料编辑成的《闸北区老干部革命史料集》、和反映社区老干部中好人好事的《社区居民心目的老干部》一书赠送给帮教对象。让他们珍惜革命历史,以老干部的先进事迹为榜样,认真对照自己,彻底改变恶习,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我们还配合司法部门与华东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合作,建立心理矫正工作室,为服刑人员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定期开展心理矫正。
帮教对象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加上刑期在身,工作比较难找,老同志一方面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工作问题,有的甚至动用了个人关系,落实了工作。如一名老同志子女是公司经理,他说服子女接纳了对象到公司工作,本人和家长十分感谢。
在帮教对象刑满时,为巩固帮教成果,不再犯事,老同志们也是煞费苦心,动足脑筋,如老干部康米芳同志,在帮教对象期满时,送上三件东西,一本书,希望他好好学习,不断进步;一包糖,希望生活像糖一样甜甜蜜蜜;一个钥匙圈,希望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当好家。老干部这种别出心裁的教育,很有感召力,使帮教对象感动不已。
这些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活动,使帮教对象和家属都很容易接受,他们说自己是社会的罪人,还能得到这样的关怀,与老革命、老前辈同台联欢,谈心交流,有大学教授进行心理矫正,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和教育帮助亲人早日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如一名帮教对象,帮教前成绩一直差,通过帮教后,五门成绩都由红灯变成了绿灯。还在祭扫烈士中主动代表对象发言,决心不辜负老干部的期望,争取更大的进步。有的对象在得知结对帮教的老同志生病住院,主动到医院探望,有的刑满后仍与老干部保持联系,当作自己的亲人。到目前为止帮教对象刑满后没有一个重新犯罪。老同志们看到帮教对象进步和亲属们的心慰,也感受十分高兴,感到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我们在组织老同志与社会服刑人员结对帮教外,也重视做好大墙内服刑人员的帮教工作。比起社会服刑人员,大墙内的服刑人员工作难度更大,思想更不易转变,工作更不方便。这几年,我们也发动老同志做好与大墙内的服刑人员的帮教活动。老同志从他们犯罪根源找起,从最容易进入的突破口做起,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2007年我们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关工委主任方莉萍的带队下去,与区司法局一起组织老干部前往上海在安徽的军天湖监狱与40多个闸北籍服刑人员开展“结对帮教”活动,有老干部向他们上了课,向他们介绍了闸北的发展情况,赠送了书籍和生活用品,并与其中的几名服刑人员签订了帮教协议。希望他们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几位老同志通过书信与签约的对象保持联系,并走访了他们的家庭,共同做好教育感化工作,从狱方反映效果很好。再如在今年《上海老干部工作》1期上刊登的离休干部王立兴的事迹,也是一比较典型的事例。王老从1998起就从事大墙内的帮教工作,多年来一直奔波在大墙内外,做好帮教工作。如2001年,本区的一名罪犯因犯抡动罪并有前科被判13年。刚开始在狱中表现极差,消极怠工,不愿接受劳役,并因妻子要求离婚,儿子无人照顾,自己企图自杀(未遂)。王老与他结对后,通过面谈和书信教育他的同时,从关心罪犯最放心不下的儿子身上下工夫,每月家访,并带去食品和学习生活用品,并向学校反映申请了助学金和生活费,自己也捐助了几千元。在王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名服刑人员终于感化,06年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并获减刑8个月,王老在07年也被子评为区帮教积极分子,同时也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三是搞好带教,重视队伍建设,使帮教活动更具全面性。
老同志在帮教过程中,与司法社工接触比较多,他们发现,大部分社工年纪较轻,虽然学历较高,知识比较丰富,但经历比较单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尤其是做特殊人群的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在老同志的建议下,组织了老同志与社工的结对带教工作,即,社区离休干部党支部与司法社工组结对,老干部与帮教对象的社工结对,手把手进行带教。我们还与区司法局一起组织召开老干部与司法社工的帮教工作研讨会,对帮教工作进行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增强效果。老干部们总结摸索的一些帮教经验,在帮教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总结的:尊重对象,保护隐私;管教并举,以教为主;严柔相济,解除忧愁;跟踪帮助,以免重犯等做法得到广泛认同,对矫正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司法部门也感到老干部参与矫正工作,既对矫正对象做好教育工作,同时,也带教培养了一支队伍。这几年来我区的矫正工作也得到市面上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上一篇: 坚持科普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下一篇: 结合区情,借势发力,做好关工委工作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