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一年上海关心下一代工作
发布时间:2008-04-22点击数:4496
 

 
 
▲  问:2007年上海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什么新进展?
方孔嘉:2007年上海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市委的领导和中国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重视和广大老同志的积极支持下,实现了全市区县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市有各类关心下一代基层组织4000多个,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已达到20多万人。一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形成了工作特色,创新了活动载体,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上,即: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新成效、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新拓展、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自身建设有了新加强。
 
▲  问:2008年上海关心下一代工作总体要求是什么?
方孔嘉:2008年上海关心下一代工作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围绕中心,发挥作用,勇于创新,务求实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将按照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五老”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开创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  问:2008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方孔嘉: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二是进一步在青少年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四是创新关工委工作特色;五是努力加强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
 
▲  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深入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然要求。请你谈谈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如何体现“创新”?
方孔嘉:我觉得要明确两点,首先要明确关心下一代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当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少年身心成长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在青少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日益舒适的情况下,如何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家庭结构主体的情况下,如何帮助青少年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青少年上网娱乐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如何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如何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保证他们身心健康等等,都是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新课题,解决这些新课题,关键是要坚持创新,坚持贴近青少年实际、贴近青少年思想,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如何“创新”?我认为,关工委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组织方式、阵地建设、载体运用等方面创新:教育内容要注意鲜活有趣、教育方法要力求生动活泼、教育过程要注重双向互动、教育环节要重视实践体验,力求使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讲故事,作报告与开展寓教于乐社会实践活动,互动式讨论,制网页运用多媒体手段等相结合);使传统教育的要求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倡导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也鼓励追求健康时尚,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使传统教育的内容与市情、区情和乡情结合起来(爱国家爱人民首先要爱集体,爱家乡,关心社会,关心他人)。
 
▲  问: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不断实践,勇于探索,逐步形成了各自工作特色。如成立讲师团、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开设科普讲座、与优秀青年结对忘年交、开展关工委工作理论研讨、关爱失足青少年、援建希望小学、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开办暑托班等等。在新的一年里,市关工委在“工作特色创新”上有哪些抓手?
方孔嘉:从2008年开始,市关工委将把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系列活动,作为上海关工委的工作特色,做到每年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今年,我们计划将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老少共读一本书”、“手拉手、心连心----老少网络博客秀”、“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关爱,共建和谐”等活动。同时,我们也希望全市各级关工委从实际出发,创建和完善本单位“手拉手、心连心”系列活动的典型,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  问: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上海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请就如何深入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谈谈您的看法。
方孔嘉: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活力在基层。社区是老同志和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地方,更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最佳切入点。近年来上海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发展为我们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是今年上海关工委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坚持把社区和基层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舞台,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要积极依托社区优势,动员和组织辖区内那些热爱关心下一代事业,且身体好、有威望、能力强、热心青少年教育的老领导、老同志加入到关工委队伍中来,增强关工委的骨干力量,保持关工委工作的活力;二要充分发挥区域德育资源作用,运用辖区内革命历史人文资源,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三要着力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的活动,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好。希望各基层关工委积极探索,为今年下半年召开的“上海市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多提供新鲜经验和典型事迹。
 
▲  问:对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诸如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关爱问题,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关工委的重视。08年有何新举措?
方孔嘉:上海现有400多万农民工,他们在上海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约有40万农民工子女在上海接受9年义务制教育。初中毕业后,他们无法在上海继续升学(上高中只能回户籍所在地)。他们生活在上海,但不是上海籍人,成为游离于都市和农村之外的“两栖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不可能从事高收入的工作,与上海同龄人相比,往往产生心理失衡,甚至成为违法犯罪的多发人群。据上海未管所的统计,近年来,外来民工子女犯罪比例逐年上升。不妥善解决他们的出路,势必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各级关工委的老同志一方面要加强这方面的调研,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力所能及,继续为他们做一些扶贫济困、心理疏导的实事好事,使他们能同其它青少年一起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近年来,南汇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开展民工子女思想道德状况专题调研,并建立了“南汇区民工子女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示范点”,聘请老同志担任民工子女学校校外辅导员,与民工子弟学校中的行为偏差生结对,取得了很好成效。希望各级关工委结合实际,加大关爱青少年中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工作力度,尽力为青少年多办实事、好事,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加贴近青少年、更加深入人心。
 
▲  问:最近中央领导指出,做好老干部工作要“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您是如何理解的?
方孔嘉: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离退休干部不是一般的社会老人,他们还想为社会作贡献,我们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我们不仅要考虑怎样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而且要考虑怎样使他们老有所为。
前一阶段,我学习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在中关工委顾问、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受启发。她指出,关工委的工作体现了“双提高、双受益、双发展”。“双提高”就是提高了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了老同志的水平。老同志要去做工作就要去学校,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新知识,思想也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双受益”:就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老同志生活丰富多彩。老同志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还在做工作、做贡献,就不会有失落感。一个人只要心情舒畅,就能健康长寿。“双发展”:就是青少年事业得到了发展,老龄事业得到了发展。
近期,李源潮部长也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他“希望关工委和各方老同志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共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目前全市关工委的办公室大都设在老干部局(处),因此,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市关工委主任沈红光同志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表彰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重视、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要主动关心、加强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特别要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身体上爱护好“五老”,切实把“五老”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按照中关工委提出的“有一个组织、有一支队伍、有一个计划、有一笔经费、有一套制度”的“五个一”要求,确保关工委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这里我还要指出,组织老同志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也要贴近老同志的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不包揽、不越位,在老同志身体健康许可的前提下,做到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与“少有所教、少有所学”相得益彰。
【关闭】

上一篇: 广泛参与 热情服务

下一篇: 关爱成长,共话荣辱,同建和谐

版权所有2016  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265号   电话:64371946   邮箱地址:shggw0570@126.com   沪ICP备0801238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