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龄绘晚晴|心怀芭蕉

发布日期:2025-06-30

 

 

心怀芭蕉

颜士州

 

 曾记童年的家门口种有芭蕉,常在芭蕉下游玩;长大后读了些有关芭蕉的诗词,接触一些画幅;又看到江南住宅庭院与园林里,很多地方种植芭蕉。这一切,足以看出芭蕉深受人们的喜爱。

图片由AI生成

 芭蕉是一种高大、直立、群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含水量之多,茎叶之粗大,是任何草本所不能比拟的。它以淡绿恬雅、清凉明秀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生机和凉意的感觉。一丛丛翠绿的张天大叶,犹如片片绿云,能使人怡情养目;蕉叶的随风摇曳,不只仪态婀娜多姿,且沙沙之声亦往往因风而异;尤其是雨天,叶上的雨点声,虽无“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清脆,却颇有拨弄琴弦的韵味,著名的《雨打芭蕉》民族乐曲,大致就是据此自然意境谱写的吧?而南唐诗人蒋钧诗:“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则又是因蕉雨而生发的议论之作了。

 试想一下,巨叶竞放,浓荫一片,蕉花状如倒垂莲花,也耐人观赏。孩子们环绕着光洁鲜嫩的蕉茎在游戏躲藏,红男绿女常爱隐现在蕉丛下低声私语,这又是一种何等动人的画面。很久以来,芭蕉,作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无论在障隔空间,敷染色彩,掩映建筑,都很富于诗情画意。如“小窗闲对芭蕉展”等古人名句,不就是对芭蕉接近和深入人们生活的赞歌吗?这是何等清凉安适的意境!难怪明清以来许多画家爱画芭蕉,八大山人就画了“芭蕉双鸽图”“芭蕉竹石图”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都是善画写意芭蕉的能手,可见他们对芭蕉都是怀有深厚感情的!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年轻时因家贫无纸,曾在长沙家乡种了万余株芭蕉,用蕉叶代纸练字,并题居室名叫“绿天庵”,这是艺林传诵的佳话。以后文人书室名和别号,也有选用蕉字的,《红楼梦》提到擅长绘事并爱好芭蕉的探春,取“蕉下客”为别号,黛玉用《列子·周穆王》“蕉叶覆鹿”的典故取笑了探春;这回书中还说到“这里梧桐芭蕉尽有”的话,表明大观园中种有不少芭蕉。宝玉有诗:“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就是“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珠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的缘故。另外宝玉所题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是因为此处“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之故。凡此种种,都说明园林中种些芭蕉以增添景色,生发清凉,的确是可取的。

图片由AI生成

 当新建园林树木尚未成荫,我们不可忘记芭蕉。记得无锡蠡园长廊后新建园林时,其中的春秋阁,颇有辽代古建筑风貌,新叠的大假山亦略似郭熙画山皴法,可惜缺少古木绿荫,如种些芭蕉,至少在春秋之间绿云滃天,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并点缀了春秋阁所应有的自然环境。

 芭蕉展叶,绿云片片,微风吹拂,凉意沁人,不亦快哉!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