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www.shlgbj.gov.cn
发布日期:2025-07-04
2024年11月,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肯定和鼓励老同志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回信,饱含着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既是对离退休干部过往奋斗历程的充分肯定,更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赋予了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半年多来,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全市老干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持续将总书记的嘱托期望转化为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
用初心讲述 筑牢信仰根基
全市老干部系统强化任务牵引,系统推进总书记回信精神走深走实,坚持以开展“四个讲”活动为抓手,引导老同志结合亲身经历,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上海篇章的故事;探索创新“平台+达人”“口述历史+实景还原”等宣讲模式,组织老同志走进人民网-上海频道、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走进B站、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开麦直播;探索打造轻量化宣讲课程,组织老同志走进“板凳课堂”“屋场课堂”“广场课堂”,创新开展“微党课”“微宣讲”,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探索打造沉浸式宣讲课堂,组织更多老同志走进中共一大会址、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等红色文化场馆,开展沉浸式宣讲。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杨浦区委老干部局升级打造“老杨树·直播间”。不久前,“老杨树宣讲汇”成员郝建华应厦门市委老干部局邀请,通过“老杨树·直播间”为厦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线上授课,以《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题,介绍了“老杨树宣讲汇”的发展历程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事迹,解读了理念内涵,获得听课老同志的高度评价。
市建设交通系统也积极行动,举行“乐龄建交”宣讲菜单发布暨人民城市建设首讲活动。“乐龄建交”宣讲队成立五年多来,队伍不断壮大,老同志足迹遍布机关、社区等地,用亲身经历讲述城市发展故事,仅去年一年就覆盖听众近万人。活动中,宣讲队成员分别以《人民城市建设与青年成长》《上海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为题进行宣讲,寄语青年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在上海,还有许多像“老杨树宣讲汇”“乐龄建交”这样的优秀宣讲团队和个人——
市级机关退休党员赵增辉,连续多年在刊物开设专栏,与网友交流,传播正能量。他还参与党史相关展览指导,担任社区治理学校特聘专家,投身社区各类活动。长宁区的“宁红讲堂”报告团自1990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有180多名“五老”报告员。其中,李仁杰老书记20多年来为青少年作了500多场报告,5万多人次青少年受教育。
93岁的王修林在“老小孩”网站建立账号,化身“小老王”,撰写博文、发布摄影作品,传播红色精神与时代正能量,获评“网宣积极分子”等称号。75岁的秦来来有着丰富的新闻和文化传播经历,退休后发挥专业优势,开设“海派民俗文化”讲座,被誉为“红色主播”。虹口区委党校副教授张家禾,退休后成立工作室,开发多条特色教学线路,现场教学超1000场,听讲人数众多。金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汉为退休后,在朱泾镇社区党校名誉校长岗位上牵头制定课程目录,组建兼职教师队伍,创新宣讲形式,拓展宣讲范围,办学经验在全市推广。
宝山区的“宝教薪火”离退休干部专业志愿服务队是一支平均年龄63岁的队伍。他们深挖红色富矿开发本土教材,紧扣时代脉搏打造热点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实景课堂,将红色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田。杨浦区殷行街道的“红色有约”流动党课品牌组织老同志开展“五进宣讲”,坚持红色资源“沉浸学”,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还将组织生活与老同志兴趣特长结合,举办“殷行故事大家说”等活动。
在市委老干部局的指导下,全市各类宣讲品牌向“老杨树宣讲汇”看齐、向学习贯彻回信精神聚焦,集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圈”宣讲活动。自收到总书记回信以来,仅“老杨树宣讲汇”就开展了300多场宣讲活动,线上线下听众超过70万人次。
用行动践诺 书写银发担当
赋能品牌发展,引导常态长效,上海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积极投身城市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以实际行动诠释“银发力量”的担当。为助力城市发展,扎实推进总书记回信精神见行见效,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围绕市委奋力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部署,坚持以基层社区为主战场,以接续传承为牵引线,以示范引领为目标追求,组织广大老同志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科技系统退休干部吴秋萍所住的曲阳路620号老建筑里,约三分之一是70岁以上的老人。自2021年底担任支部书记后,她认真履行服务党员群众的责任。对楼里的百岁老人,她定期上门慰问;对因病致困的老同志,她及时上报并带头捐款。有一次,一位独居老人清晨倒地不起,吴秋萍得知后,顾不上吃早饭,迅速联系居委会并协调救援,还陪同老人到医院,直到其子女赶到。
2012年,上海市第一个离退休干部理事会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东方居民区诞生。这些年来,理事会以“争当六大员”等活动为载体,成为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标杆力量。其下设的“老班子”志愿服务工作室,聚焦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难题,形成了“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的自治格局。
75岁的黄浦区发改委原党组书记张国强担任扬子江家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带领团队成功推动业主大会召开并通过重要议题,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范例。60岁的湖南街道武康居委会退休干部柏祖芳,在武康大楼这个“超级网红”街区,组织社区居民大讨论,邀请各方代表共同参与协商,制定出《居民公约》《商户公约》《游客公约》。漕河泾街道的老同志田军退休后投身社区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小区环境和服务品质提升。新华路街道的老同志柴俊勇担任业委会互学共促联盟轮值召集人,提出“巡回赋能”想法,帮助居委会和业委会解决难题。
在嘉定外冈镇,“老大人”团队涵盖资政、贤达、督查等八支队伍,活跃在政府重大项目、垃圾分类等领域。松江区小昆山镇平复苑居民区的“幸福板凳”智囊团,依托“板凳课堂”成为社区楼道的“微领袖”,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奉贤区奉浦街道奉浦苑社区的祝勤勇,牵头创办社区报纸,推动建成社区博物馆。崇明的瀛洲晚晴退休干部学习兴趣组,成员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为崇明文旅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退休干部以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支撑,开辟出基层治理新路径。长宁区退休干部朱国萍所在的萍聚工作室立法联络站为多部法律征集意见,多条意见被采纳。青浦区的王敏建退休后成立法律事务工作室,义务为居民提供咨询和调解服务。静安区退休检察官王友春的工作室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联合多方开创协同治理新模式。彭浦新村街道第五居民区的“老彭友”顾问团,在理论宣讲、社区治理等多个阵地发挥作用,制定“金规则”,助力社区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持续深化“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服务活动,联合社会工作部门、老龄工作部门广泛开展“我是社区协理员”行动,老同志担任社区治理顾问、楼组长、业委会成员、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等,助力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将助力人民城市建设作为重要落点,激活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和城市建设的内生动力。
用精神润心 无声处聚伟力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之际,全市离退休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将学习教育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紧密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作风建设重要意义。如今的申城,越来越多的老同志躬身实践回信精神,力所能及发挥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领军人物带头、核心骨干支撑、广大老同志共同参与”的“雁阵”效应。广大离退休干部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以丰富的实践经验诠释城市精神,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守护城市文脉,带头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教育引导子孙后辈和身边群众,主动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将回信中“继续发挥余热”的期望,转化为汇聚改革发展的银发力量。
80岁的浦东新区政协原秘书长唐国良,18年如一日为李白烈士收集文史资料,推动建成了“李白十二烈士就义纪念地”。如今,作为“浦东记忆”五老工作室牵头人,他依然带领团队穿梭于档案馆、图书馆,为青少年讲述浦东开发开放的奋斗历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103岁的宝山区离休干部戴章栋家中,两张照片格外醒目:一张是四世同堂的全家福,一张是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特写。这位老党员始终教育子孙“节约不是寒酸,是美德”,用补丁衣服、学习笔记等“活教材”传递艰苦奋斗精神。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忠诚守信、清正廉洁的家风代代相传。
作为闵行法院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73岁的杨克元发挥写作特长,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活动,通过防范诈骗宣传维护老年人权益。同在闵行区的“春申银龄”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中队,48名老同志活跃在社区一线。他们开设的“沪韵传承”项目,将沪剧艺术的兰花指、经典唱段带入校园,让传统剧目焕发新生。
金山区“银鑫之光”老干部团队创建的荟萃文院,已开展国学推广活动500余场,赠送《论语》等典籍6000余册,服务上万人次。这支由国企退休干部组成的队伍,探索出“受欢迎、力所及、可持续”的工作模式,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松江区“茸耀”五老宣讲团讲师罗克平退休后两度援疆,在喀什地区开展文化讲座,捐赠书刊,价值万余元。回到上海,他又带领市民参观G60科创走廊,讲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故事。
青浦区“上善银辉”志愿服务大队围绕“幸福温暖家”建设目标,去年开展志愿活动130余场,服务群众近千人次。从曲水园义诊到朱家角法律咨询,从“银辉送温暖”到“墨宝送福”,老同志们用专业特长服务社区,践行志愿精神。奉贤区非遗传承人徐思燕坚持推动“奉贤滚灯”活态传承,他建立86个村居传习社,培养传承人才近万人,带领农民滚灯队登上人民大会堂和央视舞台。在他的努力下,奉贤山歌剧被列入上海市非遗名录,乡村文化旅游焕发新活力。
多年来,上海离退休干部像浦江两岸的“老杨树”一样,深扎根脉、枝繁叶茂,用政治坚定引领人,用丰富经验启迪人,用优良传统感化人,用文化底蕴滋养人,在润物无声中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下一步,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将按照全国老干部局长培训班精神和中组部老干部局“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要求,对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进行再深化、再部署,持续推动回信精神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上海老干部工作新篇章。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扫码安装
上海老干部APP
扫码关注
上海老干部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心下一代
www.shlgbj.gov.cn